太极拳修炼关键在于神能驭气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三 )


练拳八:专练拳架, 是為邉有l身之术, 修己之事也 。 学推手与散手, 為攻避之法及练劲之术, 敌人之事也 。 若年事已久, 身有宿疾者, 专练拳架, 亦可却病延年 。 如年力富强, 环境优裕, 尽可专聘名师, 為升堂人室之研究 。
练拳九:据友人云, 太极拳中各式, 实兼备各家拳式, 全套中有八种法, 如掤捋挤按, 採挒肘靠 。 又有八种劲如退步跨虎為开劲, 提手上势為合劲, 海底针為降劲, 白鹤亮翅為提劲, 搂膝拗步為进劲, 倒撵猴為退劲, 抱虎归山為右转劲, 肘底看锤為左转劲 。 又有八种式, 如十字手、少林门為平马式;搂膝拗步, 少林门為攻步式;下势, 少林门為僕腿式;金鸡独立少林门為独立势;手挥琵琶, 少林门為太极式;搬拦捶, 少林门為坐盘式;栽捶, 少林门為麒麟式;跨虎, 少林门為悬脚式, 共為八式 。 无论何种拳法, 总不外此八式, 故称拳师為“把势者”, 实即八式之讹也 。 《八快歌》:行如风, 站如钉, 升如猿, 降如鹰, 捶赛流星, 眼如电, 腰如蛇行脚赛钻” 。 传统太极拳除八法八式之外, 尚有八腿, 如翅、蹬、起、摆、接、套、衬、采 。 清末时所练者仅有四腿, 如左右翅脚(即踢脚)、转身蹬脚、二起脚、摆莲脚 。 现在竟致仅练翅、蹬、摆三脚, 其他四法更无所闻 。 如接者, 见敌腿来时, 以我之腿, 接敌腿而踢之, 才谓之接脚 。 套者, 见敌腿来时, 套出而踢之 。 若敌从左方踢来, 我套在右方踢之, 若敌从右方踢来, 我套在左方踢之, 谓之套脚 。 衬者以我之脚踢敌脚内侧方, 如衬其内, 谓之衬脚 。 采者, 即以脚横斜而采之, 用在敌来我侧方时踢之, 谓之采脚 。 此四脚极不易练, 亦不易用, 须有长久单练工夫為之辅助, 不然不能应用自如 。 后来般教太极拳者, 困不能使人人普遍学习, 且年长身弱之人, 实难习练, 故除去之, 但其应用之巧妙, 踢法之齐备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
踢腿要领:有“直、起、风、波“四字 。 直者, 踢腿蹬脚, 无论向前向侧, 总须要直, 若不挺直, 不能贯彻功夫;起者:高也 。 踢腿蹬脚, 皆要高 。 能高可满足企图, 最小限度, 也得踢过腰, 练时能高, 用时可以如意, 风者:踢出蹬出时, 央而有风声, 此言其快不快无风, 即不能出劲;波者:踢出之腿自腰际至脚尖, 有波浪形状, 表示腿劲贯到脚尖之意 。 有此四字, 可以称踢脚要领齐备 。 不仅太极拳如是, 无论何门何拳, 基本要领, 莫不如是, 踢脚和踢腿不同, 以脚尖、脚边、脚掌击人者, 谓之踢脚蹬腿 。 以腿之全部打人或以腿之后跟打人者, 谓之踢腿, 其要领同 。 据此道中人云:“手如两扇门, 全靠腿打人”、“八式无真假, 指上便打下”, 足见用腿之重要矣 。
练拳十:习练拳术, 最要注意手眼、身法、步五大项 。 所谓手者, 即掌、拳、肘和腕等动法;所谓眼者, 即左顾右盼, 或向上向下等看法;所谓身者, 即肩腰胯等动法, 如含胸拔背、转换等等;所谓法者, 即拳术各种名式, 如太极拳中各名称红拳中各名称、花拳中各名称, 各拳各路, 各套各法, 不胜其述, 要皆拳路中打人之方法也;所谓步者, 是练拳人最易疏忽而最重要之事, 步為根基, 快速在步, 稳固亦在步, 著与不著在步巧与不巧而在步 。 此道中人曰:“手到脚不到, 自去寻苦恼, 低头与弯腰, 传授定不高”, 此两句话, 五种方法皆说到矣 。
吴永霖注:到此為止, 这些文字黄元秀老先生所写的太极拳要义 。 笔者在1964年11月住上海数月, 帮助褚老师在人民公园教拳(晚上7:30-9:00, 教形意拳)时, 休息天在褚老师家中所抄录资料的一小部分, 那时拳书买不到 。 只有抄录, 我借抄的书有许多本 。 当时顾留馨老师要褚老师将传统形意拳教出来, 褚老师因年事已高(73岁), 就要我代為上课, 由顾老师指派干事组织学员 。 我教十二形三个月, 授课时褚老师亦在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