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关键在于神能驭气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二 )


据以上情况, 无论系何师, 一家所传, 一人所传, 其动作多少, 皆不能同, 亦不必尽同 。 不仅太极拳如此即弹腿一门有练十路者有练十二路者 。 此為回教门之艺, 尚且有两种之分 。 又若门各拳, 有岳家手法, 有宋太祖拳, 此传彼授, 各是其是, 各非其非, 惟情论总须一致, 设或理论不同, 则其宗派显然有别, 不得谓為同门矣 。 以此质之海内专家以為如何?
练拳一:练太极拳全套架式, 每日学一二式, 继续不断, 以常人资质, 约月可以学全 。 须经两月之改正 。 再加月之苦练, 共计四个月, 其式样姿势, 即离开师傅一年, 可以不致变换 。 若仅一月光阴, 粗知大略, 不经改正, 则不得谓之学会 。 因稍有间断, 其方向与动作早已走变矣 。 但每日仍须复习, 不可间断, 若每日两遍, 能使纯熟, 每日三遍, 能增功夫, 每日一遍, 不过不忘而已 。
练拳二:学习拳架, 自第一动起, 至末尾止, 谓之一套 。 其中名目百餘, 式式皆要紧密周到, 而且要轻灵沉著, 无有一式可以随便, 无有一式可以丢顶 。 丢者离也, 顶者僵也 。 四肢百骸从轻, 从绵, 从柔, 轻而不可忽, 绵而不可断, 柔而不可疏 。 若注意而起僵劲, 此所谓顶, 便离太极门径矣, 初学者切宜注意之 。
练拳三:练太极拳趟, 其经过时间是愈长愈妙, 有练一遍需40分鐘以外者 。 练慢之后, 亦需练快, 有以几分鐘内练完也有更快练法的 。 无论慢快, 总以均匀為贵 。 谱曰:“无使有缺陷处, 毋使有凹凸处, 毋使有断续处” 。 初学之人练一遍, 最少八分至十分鐘 。 如经过五六年后, 工夫略深, 即可练快, 惟须式式到家, 不可因快而草率 。 至於架式分三种:初练宜高架子, 继则四平架子(眼平、手平、腿平、襠平), 再则功夫日深, 逐渐近於低架子矣 。 由高而平而低, 皆从工夫上来, 不可强求, 否则弊病百出, 无益於学者 。
练拳四:练架子外面注意动作务使均匀, 谱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 内部呼吸亦要均匀, 若无事然 。 万勿并(编者:疑為“屏”字, 有待高明释疑)气, 心意不可呆滞, 谱曰:“精神能提得起而无滞重之虞, 所谓顶头悬也” 。 “意气须换得灵, 乃有圆活之趣, 所谓变换虚实也” 。 此外, 各变劲工夫, 例如本系提手上势之劲, 一变而為白鹤亮翅之劲, 再变而為搂膝拗步之劲 。 各式各气, 各式各劲, 由此式而变彼式, 交接之后, 换式换法, 换法换意, 由换意而换气, 由换气而换劲 。 此中变换转动之间, 与学者内部之意气哂猛僚恐闹燹D开台有极大关系务须依照谱中各论, 而适台之 。
练拳五:所谓增工夫者, 即学者之气, 日渐增长, 不致气喘身摇, 手足日渐轻灵, 腿腰日渐柔顺, 手掌足底日渐增厚, 头部与两太阳穴日渐充满, 精神充足, 思虑周到, 发声洪亮, 耐饥耐寒, 能镇定, 能任劳, 饮食充分, 睡眠酣适等等 。
练拳六:修养拳技、拳法, 虽皆有益, 而学者, 身体亦有相宜, 乃有博学与选学之分别 。 如年富力强、环境许可者, 不妨由博而约, 各家门径, 均可涉猎, 结果则专修门 。 若年事已长, 且有业务关系者则选其与己相宜者习练之, 易於得益也 。
练拳七:例如身躯肥大者可学通臂拳、摔角等技;如身材中等而强壮者, 可学搓角拳(编者:不知此系何拳, 疑為“戳脚”之讹, 待考)、八极拳、太祖拳, 形意拳等技;如身体轻灵小巧者, 可学地躺拳、猴拳、醉八仙拳等技, 如年事已久、身体柔弱者, 可学八卦掌、太极拳、金刚十二法等技 。 中国拳技繁多, 今余不过举其大概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