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太极松功如何修炼

松功是内劲或内功修炼的重要一环 , 是练习内功的基本要求 。 对此 , 无论在理论认识 , 还是在练功实践中 , 都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认识和误区 。 从古至今 , 尚没有一本著述把这个“瓶颈”问题阐述清楚 。 在实践中真正练出的人更是很少 。 所以 , 前辈人曾说:“在真正能松通者 , 一代人出不了几个人 , 能出者可谓凤毛麟角 。 ”正因为如此 , 使不少的太极拳爱好者 , 乃至专业太极拳研究工作者 , 在“松功”面前产生困惑 , 甚至遗憾终生—到头来没有跨入太极门 。
本人通过六十余年的练拳积累和先辈们的教导 , 并依据太极拳古典论著的思想 , 对“松功”进行较深入、较系统的探索 , 对此有所醒悟 。 我认为围绕“松功”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何为“太极松功”?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其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那些错误认识或误区?
其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及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
太极拳作为区别于外家拳种的内功太极拳 , 它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玫宝 , 不仅因为它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 中华文化相联系 。 还在于它的独特的训练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超乎寻常的能量或称功力 , 即“四两拨千斤”的神功而誉满宇宙 。 所以人们才送给它—国粹、瑰宝、奇葩之称 。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或者称之方向 , 与其它拳种是截然不同的 。 这不是一开始就去练劲 , 更不是通过刚性锻炼 , 增强肌肉的韧劲而壮力 , 恰恰相反 , 它要求修炼者全不用力 , 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中 , 找大松大软、找虚无的气势、找神明感应、找莫测的变化 。
从一定意义上讲 , 这就是“太极松功” 。
杨澄甫说:“要松、要松、要松净 , 全身心松开 , 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 ”
少候说: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 , 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
杨澄甫说:“一个松字 , 最为难能 , 如果真能松净 , 余者末事耳!”又说:“松 , 要全身筋骨松开 , 不可有丝毫紧张 , 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 , 只有筋耳 , 筋能松开 , 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 , 太极拳的“松功”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含:
1、要在思想意识上 , 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劲道始有收藏 。 一拳一动不忘松净 , 灵慧才能生长 。
2、从形体上 , 在思想意识的引导下 , 逐步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 。 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输 , 久之自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
3、在松的标准上 , 要求不仅从精神、肉体、关节、筋络等内外俱要松净、松透 , 而且要松得一丝都不能承受外力 , 即“一羽不能加 , 蚊虫不能落”;松到没有一毫杂念 。 盘拳如梦游一般 。
(二)、修炼“松功”的意义
周身松开 , 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需的条件 。 如动作不整 , 整而不松 , 或光肩松而腰、胯、筋、背不知如何松或肘、腕、指节等不知如何松……此皆非正宗传授也 。
可见 , 松对于练好太极拳意义非常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