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息是练太极拳达到上乘功法的精华 疑义问答十三摘要-黄性贤( 三 )


垂臀 , 垂臀者即于每一动作中 。 臀应松垂下不可突出 , 亦不可凹闾 , 一般教与学者多忽略这要点 。 松腹与垂臀相辅相成 , 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根浮腰硬 , 身体失去中心 。 控制重身达到中定 。 练有得法可验上腹部近丹田处 , 用手指按之急放 。 必有弹性之感觉 。 臀收如棉花也 。

(10) 问:真正太极精神所在是什么?
答:明师开导指点一样 , 但学习者因心态各异 , 故其成就有别 。 真正太极拳道不止练其形 , 亦要通达其理 。 为人处世一举一动合乎道理 , 学到、练到、悟到、把太极真理融化到人生每个细节里:不争名求利 , 不为私心着想 , 一生中全心全意虔诚奉献太极道学 , 发扬祖师精神 , 使全世界人类身心健康才是真正太极精神所在 。
(11) 问:研练太极拳 , 每天应练多少套架子?
答:练架行动应符中庸之道 , 练要得法 。 有人说 , 每天早晚练架子十套 , 每套架子二十五分钟 。 只求量徒耗力泄气 , 与真正太极真理相反 , 这只能多流汗 , 而达减肥作用 , 对内体内功内脏运动毫无裨益 。 余先师郑曼青遗著有说:“余每晨行功行气三十七势 , 一套架子只费七分钟” 。 多练或少练贵在得法为宜 。 一般学者随余肯遵循余自修数十年心得和经验的方法 , 每天早晚公余肯花五分钟时间以一式分化两动熟练 , 每步分为二式或三式耐心细心来自修 , 无一不成功之理也 。
(12) 问:有人练了数十年太极拳 , 为何根底仍然不稳?
答:许多人练太极拳因不得其法 , 故练数十年仍一无所成 。 习太极拳者 , 应向道学求知 , 然后求理、法、功 , 先通宇宙与人生之道理 , 以气行功当明其法 。 虚心恒修 , 久之必渐厚根底 , 得其法、通其理、守其穷、生其巧 。 生根与内劲看不见 , 是不能教的 , 得其法者根底与内劲是练出来的 。 练拳行功时周身节节贯串 , 丝毫没有间断 , 不为空间所制 , 全身空透 , 不使彼能牵动于我 。 虚静轻灵 , 犹如深山之蛇 , 首尾相顾 , 击首者尾应 , 击尾者首应 , 击中背者首尾俱应 。 随心所欲 , 修炼能得成就然后谓之轻灵 。 譬如二百斤铁棒 , 怀巨力者可将之提起 , 惟以百斤之铁链 , 虽有巨力不能提起 。 节节贯串松透犹此意也 。
学习太极拳道者应明阴阳在拳架与推手上之妙用 。 阴阳即是太极 , 太极代表宇宙 , 宇宙包罗万象 。 练拳行功 , 功架内含整体 , 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皆不离虚实 , 动静无间 , 所谓阴不离阳 , 阳不离阴 。 阳动阴也动 , 阴动阳也动 。 练拳行功要懂此理 。 心身并练 , 道技兼修;道为阴技为阳 , 阳是阴极所生 , 松静下沉为阴 , 是守化为基本 , 不可用自力强取 。 轻如泰山稳固 , 不变以应万变之理 。 拳祖说:“道体为本 , 技用末事也” 。 所以先学到舍己从人 , 方得随心所欲 。 攻守两字 , 先得法练到虚静 , 然后守必固、攻必取 , 皆从自然 , 而能得者为上乘 。 推手练到不丢不顶 , 不离不抗 。 推手程度则先判功架松沉 , 可得贴劲然后产生化劲、蓄劲 , 到了不化自化 , 不发自发之境界 。
今日世界科技发达 , 物质文明日趋进步 , 生活紧张 , 商业竞争 , 精神欠安宁 , 所以多患都市通病 。 太极拳这古老的运动 , 普遍受到国际人士所喜爱 , 练太极拳是那么普及大众化 , 并没有什么秘诀 , 平等公开 , 人人可练 。 但练习者患拳弊殊多 。 有几个原则习拳者应遵循:①要尊师重道 。 ②为人诚实无欺 。 ③练功架应慎思觉察 。 ④要按部就班 , 不可求多求速成 。 ⑤要虚心恒练 。 ⑥要肯照上述自修法 。 选择名师指导 , 千金易求 , 名师难求 , 有了名师 , 练习要合方法 , 如此没有不成功之理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