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腰”的锻炼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技击 , 是的精华 , 没有技击的 , 就等于有体无用 , 就不能称之为 , 练只有体用兼备 , 性命双修 , 才可达到之上乘 。
太极技击是全面的、丰富的 , 同时也是客观的 。 要达到技击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练功(包括内功)的锻炼 。 拳论曰:“十年养气 , 十年练功 , 气以直养而无害 。 ”只有内气充足了 , 才能发挥武术的作用;其次要一丝不苟地练习拳架(俗称盘架、跳架) , 要合乎规格 , 不能马虎 , 也不要以为学了拳架就能实用 , 就能打 。 因为两人交手不可能以拳架的形式出现 , 拳架锻炼的目的是引动内气 , 使意、气、形、神得到有效的锻炼 , 只有意气形神高度谐调统一了 , 才能在技击中发挥不可思议的威力 , 这只是太极技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苦练推手 , 推手是向技击过渡的桥梁 , 双方打轮互推 , 并不是比力气 , 而是悟技巧;更不是争胜负 , 而是通过这一途径训练周身的谐调统一 。 目前开避孕药的太极推手竞技有悖于创拳者的意图 。 只有通过推手 , 把周身练活了(圆活) , 把周身练灵了(空灵) , 周身才会形成一触即发的反应 , 这才是推手的真正目的 。 只有上述的条件具备了 , 才能用于较技 。 实战中才能“出其不意 , 袭其不备 , 乘袭而击 , 乘击而袭 , 虚而实之 , 实而虚之 , 避实击虚”(陈长兴《用武要言》) 。 先辈们在形容太极拳掷打效果时称 , 被击者“只觉如风摧倒 , 跌翻绝妙 , 难以言传” 。 太极高手发人时 , 只见身影一晃 , 对方来不及反应 , 会感到如受巨浪冲击一般 , 被莫名其妙地腾空发出丈外 , 其接手之快 , 发人之疾 , 可谓惊心动魄 。 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 。 被发者竟不知对方用什么部位所击 , 只是一身虚汗 , 失魂落魄 。 笔者在样技击实战中略有所得 , 以飨同道 。
一、不引不能进
太极拳属近身短打拳种 , 拳谚说:“打人如亲嘴” , 形象说明只有贴近对方才能发挥跌拿掷打的技击技术 。 技术格斗以肢体为利器 , 只有在有效的范围内 , 才能给对方以重创 。 太极拳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待动 , 等待对方发出攻势 , 等待对方近身 , 如对方不动也要虚实变换引其先动 , 以静待动的“静” , 不是消极等待 , 而是外静内动 , 思想高度集中 , 分析对方之“长短”(个头的高低 , 体质的强弱) , 观察对方的心理、动向 , 达到入木三分 。 “彼不动 , 我不动 , 彼欲动 , 我先动” , “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 ”(王宗岳《太极拳论》)决不自作主张 , 盲目出手 。 当对方发出攻势 , 搏击的序幕拉开时 , 太极拳常用的接手招式是弧形掤引 , “右来右迎 , 左来左接” , “上引下进 , 左引右进”(陈长兴《用武要言》) 。 主动粘逼 , 将对方的直力转化为我方的切线力 , 用步法、身法的谐调配合达到我顺人背 , 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进攻 , 我右手逆缠掤接 , 左手顺缠接肘向上掤引 , 同时我向对方身体右侧上步 , 瞬间达到上引下进 , 不可脱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