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腰”的锻炼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三 )


【“太极腰”的锻炼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太极拳的内劲运转要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动 。 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 , 如果偏于前后则生俯仰之弊 , 如果偏于左右则生歪斜不正之弊 。 练习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始终要保持中正不偏 , 不俯不仰 , 彻底放松 , 松沉直竖而正直中正 , 脊柱脊椎节节放松而松沉又含有顶劲 。 拳经云:“顶为准头” , “虚灵顶劲” 。 处处含有脊椎之轻微顶劲 。 歌诀:“太极平准腰顶解” 。 其意为:顶为准头 , 故日顶头悬也 , 两手即左右之盘也 , 腰即根株也 , 立如平准 。 有平准在身 , 则所谓轻重浮沉 , 分厘丝毫都显然可辨矣 。 歌日:“上下一条线 , 全凭两手转 。 变化取分毫 , 尺寸自己辨 。 车轮两命门(两腰眼即肾俞穴) , 一纛摇又转(指命门穴) 。 心令气旗使 , 自然随我便 。 满身轻利者 , 金刚罗汉炼 。 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 。 合则放发去 , 不必凌霄箭 。 涵养有多少 , 一气哈而远 。 口授须秘传 , 开门见中天 。 ”太极拳的腰要象车轴一样的直竖、稳定、圆转、不摇摆、不软塌 , 徐徐转动来带动身躯四肢 , 内气如车轮般地旋转 , 拳论上说 , “腰为纛”、“腰为车轴 。 气如车轮”、“命意源头在腰隙(隙即命门 , 及命门两边的左右肾俞穴)” 。 拳论还有“上下九节劲 , 节节腰中发” ,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 练拳时每遇定势 , 腰和胯微微松沉 , 有助于动作灵活 , 重心稳定 , 使内劲通过腰轴旋转的离心力而推动灌注于四肢尖端 。
“太极腰”的实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体悟 , 以为是人体的重心身法中正的“上下一条中轴线” 。 中轴线的中正可以平衡人体的重心(动态中的重心) 。 上下枢轴在腰.左右枢轴在脊 , 唯腰脊是人体转动的枢纽门枢是也 。 练习动功的太极拳 , 上肢是旋腕转膀 , 下肢是旋踝转膝 , 中则旋腰转脊 。 古人云:上下九节劲 , 节节腰中发;又云:力由脊发 , 机关在腰 , 运动在步 。 具体在技术操作上 , 有松腰正腰 , 垂直往下松又同时往上顶 , 松沉地上下争劲 , 同时又有往后射的撑腰(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 向前射的塌腰 , 陈氏太极有裆走锅底弧的同时 , 腰左旋右转并下塌外辗之方法 。 杨氏太极身法有:撑腰敛臀 , 尾闾中正.含胸松腹 ,  闾照鼻尖 , 一动县动 , 一静具静 , 用意不用力 , 气沉力松机关在腰 , 刻刻留心在腰间 。 练习日久 , 命门生阳、充精、固气 , 强体是必然的 。 总之 ,  “上下一条中轴线”要虚 。 要灵 , 要自然 , 要圆活轻灵 , 善于应变.及时调整重心维持平衡是它的技巧 。 所以说 , “太极腰”、“形意劲”、“八卦腿”三位一体 , 是武艺之一个整功 。 往往学太极拳者都要搭上形意八卦 , 学形意当然要学会太极 , 才会有硬有软 , 刚柔互补 。 学八卦的即会形意 , 形意八卦乃一家之学 , 加上太极就齐全了 。 “太极腰”、“形意劲”、“八卦腿”皆齐备方为一体、完整之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