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坐腕

奇怪的青筋不露女士
有一次, 一位中年女士, 很细心地看我在清晨的山边公园裡练, 她观察了好一段时间, 最后她几乎无法容忍地走过来, 打断我的练习说:「这位先生, 你的手掌完全不正确, 的手掌不可以坐腕, 应该要青筋不露, 你的手掌太僵硬了, 不是太极拳!」她作出一个手掌几近平掌的俯掌动作, 并且很慎重地告诉我说, 这个动作才对, 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
坚持青筋不露, 却完全不鬆
结果我测试她的手臂, 她的两手臂就像生锈的机器一样, 完全没有鬆开;而她的手掌, 在俯掌时只要指尖微微上翘, 整个手腕便僵硬起来, 我几乎毫不用力地, 将她的手掌轻轻反折一按, 她便哀哀大叫起来 。
坐腕不痛, 坐腕大鬆是基础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坐腕】我觉得十分有趣, 练成像她这样丝毫无法抵抗擒拿的手掌, 到底要干什麼?武者的双掌為了消除被对手擒拿的剧痛, 入门时就要练成「坐腕不痛、坐腕大鬆」的基本功夫, 如此才能在万一手腕被敌人擒拿压制时, 為自己争取到瞬间反制的机会 。 如果作不到这点, 而高谈掌法, 根本是捨本逐末的盲目之举 。
自己不行, 也不淮别人坐腕
经过我仔细询问, 才发现原来她们的太极拳社团, 从来不作腕部反擒拿的锻鍊, 和她一起练太极拳的人, 上至教练, 下至学员, 根本连手掌的坐腕拉筋都不曾练习 。 我终於明白, 并且哑然失笑;原来她的教练们全都因為腕筋不开, 坐腕时手部便会僵硬, 便教导弟子们手掌不能有任何坐腕的动作, 连一点点坐腕都不行 。 最后他们打太极拳时, 只能作出接近平掌的动作 。 他们一代传一代, 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甚至用这种几近平掌的掌法作為标準, 来批评别人的太极拳是假太极拳 。
坐腕成近九十度时, 仍能完全放鬆
后来我把手腕给那位女士测试, 她才很惊讶地发现, 我的手腕在坐腕成近九十度时, 仍能完全放鬆, 并且受压制超过九十度时不会疼痛 。 至此她才半信半疑地相信我打的是太极拳, 而且连坐腕时都比她的平掌还要鬆柔 。
坐腕不鬆才是假太极
太极拳不是自己作不到的便说不可以, 更不是自己作不到的便说别人是错误 。 太极拳是為了达到的战斗目地, 经过正确的长期训练, 而作到一般人无法作出的动作, 这才是功夫的真义 。 一般初学太极拳的老先生老太太, 根本无法作出坐腕放鬆的动作, 平掌放鬆对他们而言, 便已经是出神入化的神功了 。 对这些老先生老太太们而言, 稍稍坐腕便是不可原谅的天大错误 。 但是以一个透过腕部长期开筋锻鍊的太极武者而言, 即使近九十度坐腕, 也能完全放鬆, 这根本不是什麼稀奇之事 。 甚至有些人天生异稟, 稍稍锻鍊, 手指就可以反折碰到小臂呢!对真正太极武者而言, 作不到近九十度坐腕放鬆才是天大的笑话, 才是幼稚可笑的假太极拳呢!



我写这篇文章《怎样才能练好》, 大家一定觉得很不新鲜, 因为关于的论谈太多了, 可谓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 鄙人时时提笔, 又随时放下, 今天, 我终于下定决心, 操笔论拙, 至于太极拳的, 真是谈不上, 但我写的这篇文章, 都是从师、悟道研习太极拳的切身体会, 拙作如下:
要想学好太极拳, 首先, 必须有明师指点, 明师虽不是什么“名师”, 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师”, 但是他真正懂得太极拳, 能够引导你走向太极拳的康庄大道 。 我的太极拳老师, 虽名气不大, 但都是当今太极拳界很难得的一位明师, 说到此, 我不得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启蒙老师、终身难忘的大恩师冯士英老师, 乃吴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禹廷之入室弟子, 又是中外著名内功发动家胡耀贞在北京的第一批入室弟子, 与享誉太极拳界的五虎上将王培生、李经梧、孙枫秋等为同门师兄弟, 在北京太极拳界有“活泥鳅”之称 。 今天, 我写这篇文章, 也是为了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 话又说回来, 明师引你入门, 关键是入门, 怎样入门?入门的东西是什么?这一点大家想必都知道:身法要领 。 练太极拳讲三调, 即调身、调气、调神 。 身法要领也就是“调身”之法, 关于身法方面东西书上讲得不少, 其论文也不少, 根据吾师所授我再具体一下, 太极拳论有云“蓄劲如开弓, 发劲如放箭”、“一身备五弓” 。 能够使“五弓”合一, 成为一张大弓, 才能在调气上做功夫 。 “五弓”乃身弓(从大椎到尾骨)、手臂两张弓(从手梢到肩根)、足腿两张弓(从足指到胯根) 。 “身弓”的调节:无极式站立, 先将两肩根、两胯根(腹股沟)极力往回吸劲, 使胸、腹松净;同时尾骶骨松垂并与两胯根合住劲, 使周身之气稳在腹部丹田;玉枕穴垂直向上虚虚竖起, 谓之虚领顶劲;再将鼻尖(准头)坚起, 鼻尖找肚脐、肚脐再找会阴, 会阴穴轻轻上提如提物状, 使任脉之气稳在下丹田;督脉(脊椎有节节拉开之感), 乃身弓(主弓)之弓背, 任脉乃弓弦, “蓄劲如开弓”之身弓完成 。 手臂二弓:太极拳动作无论如何运转, 都要以手梢引进, 中节(肘部)下沉, 根节(肩根极力回缩), 肩外侧圆着向前合, 使手梢与夹脊对称起来, 两张辅弓完成 。 下边两张弓, 身之下盘, 如调节不好膝关节易出问题, 当今有许多练太极拳的人腿部出了毛病, 肯定是调节不当, 腿弓调节我想从虚实转换上讲, 由坐步到弓步:坐步式, 重心在右腿时, 右胯根极力向回抽劲, 右膝外侧内扣上提到右腹股沟, 右足跟有外撑之意, 尾骶骨要落在足跟上, 使胯、膝、足、尾骶骨合为一体, 此为腿的实弓;向左弓步过渡时, 左胯根向回吸住劲, 左膝内扣并虚着向前挺进, 左足尖有向下扣踩之意(如履薄冰), 同时右腹股沟松开, 尾骶骨极力下垂使裆内圆撑, 左足继续沉踩, 有入地三尺之意, 右腿内侧极力舒展有蹬空之意, 待鼻尖、肚脐、会阴与左足大指看齐时左弓步完成, 形成三角合力, 右弓步要领与此相同 。 尤其吴氏太极拳, 讲究实中有实, 虚中还有虚, 虚实变转更加细腻, 如上操作, 使手足都系到了脊椎上, 五张弓合为一张弓, 在以腰脊(命门)为弓把, 作为枢纽, 收放皆源于此, 方合“蓄劲如开弓, 发劲如放箭”之道, 此乃太极之身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