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折叠” 泰拳禅功之改进

泰拳师在苦练外功基础上,更是遵循传统习俗,用禅功炼心养性,伴随拳舞和颂咒,挖掘自身搏击潜力,增强自信,培养内在坚决果断的气质,改善生理、心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杀伤力、反应速度、抗打力、精神力量 。 对提高技击水平和心理意志极其重要 。
禅功,也叫作“跏趺”,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 。 禅功的目的是达到杂念全无的最高境界 。 据说泰国的国王都信佛法,都有“打禅”习惯,更有佛祖用“掸功”驱敌降魔的传说 。
禅功有四禅四定之分 。 它的简要练法是:坐在地面或床椅上,两腿互压,双脚心朝上,两手置于小腹前,相叠,手心朝上,上身正直端正放松,口眼轻合 。 呼吸自然,尽量做到深长匀细 。 头无杂念,意念放松入静 。 双目内视,逐个部位放松,产生“麻热胀”气感,暗示自己放松入静 。 久之,则可万念皆空,无我无他,有语言难表达的愉悦舒适感,心神、宇宙合为一体,心境不受外界所扰,发挥潜能 。
泰掌禅功和大成拳桩功、截拳道生物修炼法圆通合一,同源自佛教禅定 ,只是名称和形式的变异而已 。 大成拳桩功相对更完善一些 。 如将大成拳的桩功精华融入泰拳格斗技中,会事半功倍 。 可将大成拳桩功要领融入泰拳“拳桩”中,如格斗式、前胫猛踢、肘膝实用打法桩式中 。 大成拳桩功基本要领如下,含胸:胸口自然放松内含,双肩放松微合(和挺胸相反);拔背:脊椎骨上拔;松肩:肩自然下沉;沉肘:肘尖下坠外撑;吊顶:头顶似有绳牵,带动全身;提肛:微提肛门,小腹有上升之感;裹档:双膝争力,后大腿肌肉微拧内裹;提臀:两条腿一条线;护臀:胯向下扣 。 扫除杂念,呼吸“深长匀细”,全身关节无节不顶,无曲不夹,浑身拧裹,四处牵连,配合意念,站出整体力 。 有人将“试力”纳入桩功,名曰“动态桩功”,名称准确性欠推敲,但却较新颖,本质未变 。 如将泰拳的格斗桩式、扫踢、肘击膝撞经典招式放慢,由不动到极慢地动,保持浑元整劲,对泰拳杀伤力不无俾益 。
泰拳禅功讲“修心”,也讲“斗心” 。 名师固铃说:“好拳师,须常过招,多按摩,坚持长跑,最重要者是斗心,压倒对手,无所畏惧的斗敌精神,倘无百分之百的斗心,难成大器” 。 禅功是形成这种无所谓生与死的最高境界的理想途径 。 这一点,王选杰先生在他的一篇关于泰拳和大成拳孰优孰劣的论文中给予充分肯定 。 它的简单练法无非是:在禅桩中融入技击意念,如假想“四面八方遭敌围攻,敌手持刀枪欲置我于死地,我本能反应置生死于度外,每一下都将敌击死、击飞 、击碎、击穿 。 久之,精神力量倍增 。 再就是多参悟佛法,达到“四大皆空”境界 。

(一)引言
的开创和它以后的实践,正如《十三势歌》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 ”都是以为宗旨,御侮只是余事而已 。
《中华》近来推出《太极养生版》,为广大群众标举了一面响亮的旗帜,明确肯定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光荣任务 。
在《中华》2006年第2期的《太极养生版》上,读到了诸位太极名家一系列的精彩文章,其中陈正雷《论太极拳的放松与发劲》一文,尤其吸引了我,读来句句切要,字字珠玑 。 其中有一句说:“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胯,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 。 ”这句话把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一览无遗 。 特别是“胸腰折叠”四个字勾起我长期沉埋在心底的一个问题,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折叠?
(二)什么是折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