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而所谓的中药炮制, 也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 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
 
形成与发展
· 起源
中药炮制学起源与用药实践, 这一方面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当时的人们为了服药, 将各类药物进行洗净、劈开、打碎等一系列的操作, 这也是中药炮制的萌芽 。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发现了火, 并将其进行利用, 用于饮食等各个方面, 而这些方法也被用于处理药物, 进而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
 
· 发展
据《黄帝内经》记载, 在利用秫米半夏汤来治疗“邪气客人”时, 将生半夏用炼制的方法来减低其毒性, 由此可见在那时就已经注意到了有毒药物的炮制 。

中药炮制学的形成与发展

文章插图

据相关资料记载, 到了汉代, 已经出现了蒸、炒、炙、炮、火熬等多种药物炮制之法, 同时炮制理论也开始创立 。 《神农本草经》当中也有对药物炮制方面的一些记载, 同时当时的名医张仲景也认为药物需要进行炮制, 使其净洁, 可见此时人们对于中药炮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
 
到了刘宋时代, 雷敩将前人的炮制记述及经验进行了整理, 并撰成《雷公炮炙论》, 这部著作包含了几十种药物的制法, 为中国第一步炮制专著, 对后世炮制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在随后的多年内, 中药炮制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 而关于中药炮制的专著则是较少的, 继《雷公炮炙论》后, 到了明代, 又一炮制专著撰成, 名为《炮制大法》, 此书当中收录了439种药物的炮制之法, 且将药物的出处、采集时间、炮制辅料等都进行了描述 。 之后清代的张仲岩在《修事指南》当中系统的叙述了232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条分缕析, 较为醒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党和人民政府对于中药炮制得到整理与研究十分重视, 各地相关部门也对传承下来的中药炮制经验进行了一些文字整理, 修订了多部专著, 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药炮制学》、《中药饮片炮制述要》、《中药饮片鉴别手册彩色图解》、《中药炮制名词术语辞典》、《中药炮制大全》等 。 同时全国各地有很多研究机构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 各大中医院校也专门设置了中药炮制的课程, 此外, 中药饮片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各大厂商的生产设备也在逐步机械化, 中药炮制由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
 
【中药炮制学的形成与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