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哪五个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有什么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民盟晋江安海支部 陈榕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和控制因素 。 智力因素指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 非智力因素指动机、意志、情感和性格 。 控制因素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等 。 其中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指出:对一个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 智商占20%, 情商(非智力因素)占80% 。 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起启动、定向、强化、调节、补偿等作用 。 可见,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 在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培养非智力因素, 说到底, 乃是对人的“资源”的开发 。 对“资源’’开发的程度如何, 怎样开发, 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或在良好心理品质的弘扬中升华素质, 碍的压抑中漠视素质, 排斥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或在畸形心理障降低效率 。 语文科是一门情感性极强的学科, 其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容易引起学生酌兴趣, 但语文科学习的课时多, 花的时间长, 见效慢, 往往容易伎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用教学技巧, 适时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让教学及时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精神需要, 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 语文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 人的求知活动需要兴趣 。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动力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形式产生了兴趣, 其时, 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 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 学习起来就会全神贯注, 不知疲倦, 学习效果就会显著 。 反之, 假如失去了兴趣, 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 学习时就会采取消极被动的方法, 这样, 自然就难以掌握知识了 。 鉴于这种认识和体会,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注意讲究教学艺术, 不断点燃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之火, 让学生在趣味中, 在审美中产生一种想要学的欲望和能学好的信念 。 每教学新课之前, 本人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从导语到作业, 都讲究趣味性和艺术性, 力求从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就拿教学《群鸟学艺》这一课来说吧, 一开始, 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 。 问: “同学们, 你们爱听故事吗?“爱听!”“好,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 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 。 ”说完, 我边在黑板上画画, 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着: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 居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它们愉快的生活着 。 凤凰姑娘是它们中间的佼佼者, 她不但长得美丽, 而且心灵手巧 。 她搭的窝漂亮结实又暖和, 许多小鸟儿都慕名而来, 想向她学本领……”刀事讲到这里, 我让学生睁开眼睛 。 这时, 学生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 有郁郁葱葱的树木, 碧绿的草地, 五颜六色的花儿, 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兴致勃起 。 我又抓住学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求知心理, 相机提出问题:都有那些鸟儿来学艺, 学得怎样?谁学得最好?为什么它学得最好?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 。 再造的情境, 深入探究的心理, 诱使学生的读书欲望油然而生 。 课中, 我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促其乐学 。 如让学生动手拼图, 把各种鸟和鸟窝的图片相对应的拼贴在一起 。 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带着头饰扮演小鸟,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强化理解和记忆 。 课即终也不马虎,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表演简单的课本剧, 学生做得兴致盎然, 从表演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 这样结束一节课, 让学生产生一种“回味”, 一种“思念”, 为课后的复习反馈做好铺垫 。 即使是布置作业, 我也力求布置趣味性、创造性较强的作业 。 因为单调乏味的家庭作业容易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惧学和厌学的情绪 。 精心设计作业, 将学生从单一的“写”中解放出来,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 还可以使“减负”落到实处, 可谓一石二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