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哪五个( 六 )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 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 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 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 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 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

二、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结构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容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 因此, 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强心;

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7.高抱负;

8.焦虑 。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 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

第一层次, 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 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 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

第二层次, 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 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 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

第三层次, 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 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 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 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

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 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 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 。 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 。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 。 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 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 。 许多研究都还认为: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 。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 。 有的研究还指出, 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

近期的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 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 但由于缺乏兴趣, 学习成绩并不突出, 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 有了强烈的需要时, 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 包达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 。 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 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 。 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 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