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哪五个( 二 )


二、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学好它, 单靠兴趣是难以长期坚持的, 只有形成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自己需要、愿意接受并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才能持之以恒 。 用发展的眼光看, 就是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 社会需要才能够发展为个体的需要, 并推动和鼓励学生去实现为之奋斗的目标 。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褒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揭示人物心灵美的课文 。 文中那些鲜明的道德形象和动人的故事, 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视战士如亲人、忘我工作的自求恩大夫, 《雷锋日记》中“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火热”的雷锋: 《爱迪生》中克服种种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爱迪生, 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 他们对科学、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都足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启迪, 视为楷模 。 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 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 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体系, 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感 。 如教《我的弟弟》, 这篇课文的情感因素十分强烈, 教学中, 假如能够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弟弟“小萝卜头”在监狱那种十分恶劣的环境里和极差的条件下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 又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自己今天的学习生活的优越, 对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的意志一定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 经过这样长期的熏陶, 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 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
三、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少年儿童作为21世纪的主人, 要迎接更多的挑战 。 有无坚定的自信心,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有责任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开发自身潜力, 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 让自信伴着自己成长, 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 深深体会到适当的赞许、善意的鼓励, 都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 。 教师_句热情的话, 一个亲昵的动作都足以让学生回味上几十次, 上课提问多说几旬“回答得不错”, 参加竞赛之前多说几句“你能行”, 学生作业本上多写几句“写得不错, 相信你会写得更好”诸如此类的话, 肯定能在学生心灵之处激起自信的火花 。 我班同学陈少强, 上课时总是心神不定, 作业质量差, 成绩低下, 他也自认是朽木不可雕, 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 。 对他, 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不管怎么劝说, 他总是那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 后来, 我发现他的美术基础很好, 每当布置根据课文内容绘画的作业, 他总是表现得特别兴奋 。 第二天的作业他总完成得最好, 图画得很认真, 栩栩如生, 作业展示时, 总赢来同学们的啧啧称赞 。 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以表扬和鼓励, 帮他找回自尊, 找回自信, 并因势利导地引导他把自己的才能渗透到学习活动中 。 课堂上稍有机会, 就让他上台表现, 画简笔画 。 一次又一次地成功, 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坚定了他的自信心, 上课积极主动了, 作业质量随之提高了, 与同学的差距慢慢缩短了 。 又如学生高招弟, 三年级从乡下转入 。 她性格腼腆, 问她话时结结巴巴, 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课堂上从不见她提出问题或主动要求回答问题, 也不参与小组讨论 。 于是, 我经常出现在她的课桌边, 有时暗示她一两个问题的答案, 有时暗示她上课可以提什么问题, 然后, 在课堂上为她创造发言的机会 。 有时她一紧张, -语不达意, 惹得同学窃笑, 我会意味深长地提醒大家:“把爱心献给别人 。 ”又对她说:“把信心留给自己 。 ”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鼓励她把话说完, 当她毫不容易回答完问题后, 我会走过去, 拍拍她的肩, 摸摸她的头说: “很不错嘛, 象这样努力下去, 你会成为一个提问专家的 。 ”“你今天表现得很棒, 希望每天都有这么出色 。 ”我还要求学生多与她接触, 谈心、讨论, 让她在感受成功, 感受老师、同学对她的关心的同时, 不断积累自信, 从敢说到能说、会说 。 现在的高招弟已今非昔比了, 能说会道, 成了令“难缠的小家伙”了, 哪一节课没有听到她的声音, 那情况肯定有些异样了 。 以上案例, 可见自信心的“威力”有多大呀!因此,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多关心少年儿童, 利用学科优势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靠自信心战胜困难, .靠自信心成才, 靠自信心去创造美好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