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有哪些,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哪五个( 五 )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 包达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 。 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 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 。 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 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

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 。 斯皮尔伯格(Spleberger)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 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 无论焦虑高低, 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 无论焦虑高低, 其成绩均优 。 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关 。

4.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 。 赛尔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 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 有的研究还指出, 开朗的性格, 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 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

(二)国内研究

近十几年来, 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 这些研究着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 作出相关分析, 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 。 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种 。

1.丛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普遍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个组中, 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达到高考分数线的人数, 都高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 ”

2.祝蓓里在《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第5期上发表的《对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一文, 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 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 。 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 看书能坐上几小时, 根本不顾气候炎热, 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 。

3.吴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 他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智力和入学考分中等的人, 性格特征为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 学习上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 后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 而智商高、性格特征更顺从、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独立创新、学习上表现为喜安逸, 只求过得去的学生, 结果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下的水平 。

4.笔者近几年来, 以中国少年智力、非智力个性测验为课题在北京市的十几所中学进行了测试, 研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 智力的测查方面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五种能力的测量: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②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对词汇的理解能力;⑤符号记忆能力 。 每项最高分为20分, 15分以上为优, 10分以下为差 。
非智力因素都有哪些? 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 。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 那么, 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