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哪些人不能奔丧,生病的人可以去奔丧吗( 六 )


请主
实际上是请“陪客” , 但当地人却叫“请主” 。 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一日下午 , 把“五服’之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或妯娌的“神灵”请回来 , 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 。 男死请“兄、弟” , 女死请“妯娌” , 男女不能混请 。 “请主”时 , 前有鼓乐吹打 , 孝子列队跟随 。 请谁 , 谁的长子抱其“牌位”领头烧纸 , 坟头在的在坟上烧 , 坟头平了的在十字路口烧纸 。 吹吹打打 , 满坳转悠 , 也有向村邻宣告第二天开吊祭奠的意思 。 “请”完回到自家大门上 , 早有女孝子跪成一片 , 嚎哭迎接 , 然后回到灵前 , 把所有“牌位”以新故者“灵牌”为中心 , 分左右、按长幼雁翅形摆放停当 。 接着磕头烧纸、献饭 , 好让他(她)们一起“吃、喝” 。
“请主”完了之后 , 女婿、外甥或儿子向死者献羊 , 俗叫“领羊”(也有提前“领”的) 。 “领羊”就是把绵羯羊拉到灵前 , 赞礼者面向灵堂高喊:"x x献羊者名字) , 给你领羊哩!”有人便把水灌入羊耳 , 灌后还说:“抖毛大领 。 ”羊受冷水刺激全身抖动 , 就算是死者“领了” , 拉出去宰杀作席场 , 第二天待客 。 为什么给死者“领羊”?有的说是送给死者在阴间当马骑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食用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驮钱的 。 人们各有自己的理解 , 没有什么定论 。
开吊
一般在安葬前一日 , 设席待客祭奠 。 所谓“开吊”也有公开祭奠的意思 。 当地俗称“来客”或简称“奠”、“吊” 。 此日来客最多 , 也是丧事的高潮 。
当日清晨 , 先由孝子跪拜烧纸 , “执客”动手 , 在大门以外“出纸” 。 当地人把这种“纸”叫“大纸” , 是由“纸活匠”用各种色纸(以白纸为主) , 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 , 用苇子作骨架 , 扎成亭台楼阁模样 , 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 , 外加纸质旗蟠飘带 , 吊挂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 。 其简繁由丧家自定 。 “出纸”有扬幡招魂、招回死者灵魂享受祭奠的意思 。
“出纸”毕 , 接着是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 , 给亡灵献饭 。 献饭时 , 还要把丧事中杀了猪的猪头都献上 。 来客一看祭桌上的猪头 , 就会知道过丧事杀了几口猪 。
当日 , 亲朋邻里陆续前来祭奠 , 丧家大门外设“礼桌”、“礼簿” , 有人专门登记来客和礼品 , 俗叫“上礼” 。 凡有来客都鼓乐齐奏 , 热情欢迎 , 有“知客”专职接客 。 客人先在“礼桌”“上礼” , 再到灵前烧纸奠酒 。 礼品中若有“名人”题写的匾幛之类 , 要在赞礼人的带领下 , 乐队前行 , 孝子列队随后前往村旁跪拜迎接 , 以示尊重 。 近年来 , 丧事奏乐除了唢呐以外 , 又引了西洋鼓号 , 就显得更加壮观、庄重、气派 。
来客祭奠多赠“烧纸”、贡香、台蜡、纸活、礼馍、现金(俗称“奠仪”)等;至亲也有送恭旌、灵条子(布料上面贴上悼词)、挽联的;还有敬献花圈的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改革开放以后 , 虽然政府提倡“厚养薄葬” , “丧事简办” , 但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 , 丧事规模上有所升温 , 攀比之势蔓延 。 许多人以丧事匾、幛多为荣 。 不管谁死了 , 生前德业如何 , “行情”送礼的人们都要凑在一起 , 请有“职衔”的人挂名题词 , 制作匾、幛以示悼念和敬意 , 所以 , 匾、幛就有了滥、俗之嫌 。
来客在灵前烧纸奠酒后 , 就有人散给他们“孝纱” , 以作佩戴 。 接着由总管安排 , 知客招呼他(她)们人席就餐 。 不参加第二天早上“送埋”的一般亲友 , 饭后即可向丧主告别离去 。
祭礼
丧事应当过几天 , 在当地没有定则 。 一是根据“阴阳”先生推算选定的埋葬吉日定;二是根据丧家的筹备情况定;三是根据时令季节定 , 如盛夏就得快葬 。 因此 , 丧事过四五天、七八天的都有 。 过去 , 还有因“年命”不利 , 不宜动土或其他原因而厝柩待葬的习俗 , 就是把灵柩用土蟹砌埋起来存放 , 等待吉日吉时再过事埋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