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哪些人不能奔丧,生病的人可以去奔丧吗( 三 )


报丧
死者遗体停床之后 , 就要很快请来“阴阳”先生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具体日子 , 并把这些日辰用白纸开列出来 , 贴在墙上 , 丧祭仪礼按此如期进行 。 与此同时 , 请来“家门父子”头面人物在一起商议丧事怎样办理 , 请“总管” , 叫“知客” , 定厨师 , 约吹手 , 开始筹办丧事 。 由总管统筹安排 , 指挥动作 , 事主只是出钱出物当孝子 。
丧仪诸事商定后 , 首先派人去舅家(男丧)或娘家(女丧)报丧 , 请他们来看死亡是否正常 , 儿女是否都在 , 寿材寿衣是否完备 , 丧仪规格是否妥当 。 娘、舅家人来了 , 孝子在门前跪齐 , 嚎哭迎接 。 他们看了死者遗容后 , 若无异议 , 丧事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 。 姑家、姨家、女婿、外甥、干亲等等 , 则由“家门父子”中的侄男子弟分头上门报丧 , 告知他们何时祭吊、何时埋葬 , 好让他们如期前来吊唁 。 当地习俗人死后前两日不穿白戴孝 , 俗称“黑头孝子” , 第三日才“成服” 。 所以孝子报丧只能隔崖或隔墙喊 , 不能直入其门 , 俗以为“黑头孝子”进门多有“冲撞” , 会给主家带来不祥 。 例如 , 有些人家院落蜉蚂很多 , 俗以为是“黑头孝子冲的结果” 。

“五服”以外的邻里乡党及族人 , 闻得噩耗后 , 便主动拿上香、纸前来烧纸吊唁与死者告别 , 谓之“送纸” , “送纸”的人多 , 就证明死者生前有德行 , 人缘好 。
打墓
人死了一般都要尽快埋葬 。 因此 , 打墓是丧事中第一件要紧的事 。 当地人历来特别相信“风水”、“脉气” , 认为祖先理在“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 后辈儿孙就可以升官发财 , 福禄并臻 , 人丁兴旺 , 奕世不衰 。 富贵的说是“坟里‘脉气’好” , 贫贱的说是“坟里没出下” , 把后人的际运归结于前人坟墓风水的好坏 。 所以 , 人们在墓址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和认真 。
人死后 , 由长男主孝陪同阴阳先生拿.上罗盘、戒尺、绳丈、木橛、镢头等同到预定的坟地 。 根据八卦的来龙去脉、相生相克之理 , 参照八卦太极图、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 , 判断善恶吉凶 , 选择“风水”好的“山向” , 勾画出墓址 , 俗叫“勾穴地” 。 “勾穴地”还要兼顾后来 , 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 。 如果葬于祖茔(俗叫“老坟”) , 穴位就好定 , 因为原先都是测定好的 , 稍加校正即可 。 如果重造新茔 , 那就需要用八卦罗盘反复测看、划线定位 , 同时插上五色旗子 , 摆上香案 , 敬告祖先 , 祭奠天地 , 行成莹礼 , 当地把这种仪式简称“成茔” 。 解放后 , 坟地统一规划 , 大田中的坟头多被平毁 , 普遍实行了公墓制 , 茔地选择的陋习已被破除 , 但“墓穴”请“阴阳”先生勘测定位的习俗仍在延续 。
“阴阳”先生勾定了“穴位”之后 , 还要选择黄道吉日才能破土动工 。
过去 , 动土时 , 孝子还要烧香表、行大礼 , 祈神保佑 , 也就是为老人修阴宅的“奠基礼” 。 当地埋人的墓穴从构造上分两部分:一是“明庭子” , 垂直深约7.5尺至8尺左右 , 宽约4尺左右;二是“穿堂窑子” , 在“明庭子”底部大头一端 , 挖一个大小能放进棺材的土窑洞 , 一般高3尺多 , 深8尺多 。 过去当地土葬除了官绅 , 一般不用砖石 。 改革开放以来 , 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修墓的规格也随之升级 。 现在 , “穿堂窑子”大都用砖箍 , 俗称“砖箍墓” 。 还有些人趁老人健在时 , 就箍好了墓 。 一则为老人去世后 , 有备不忙;二则让老人看一看自己殁后的“居屋” , 以表儿女孝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