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


一、黄芩的用途及产后效益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 ,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 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脾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 。 该品无论在临床上还是中成药的用料上 , 用量逐年增加 , 尤其近年黄芩的提取物不仅国内需求量大 , 而且国际上更倍受青睐 , 畅销不衰 。 2006年所产的黄芩大部分在鲜品阶段就被提炼厂收购做了提取物的原料 , 因此今年药市将依靠2006年以前的陈货维持供应 , 货源少于正常年份50%以上 , 其价也将随着消化逐日上扬 , 到今年产新时 , 其价将在目前的每公斤8元价位上升20—30%已在情理之中 。 按一般亩产200公斤 , 单价以10元计算 , 亩产效益可达2000元以上 。 远高于种粮效益 。 所以今年种植黄芩是药农获利创收的最佳年份 。

【经验】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

文章插图

【【经验】种黄芩栽培管理经验】二、黄芩适宜栽培的区域及土壤
黄芩因其耐旱又耐寒 , 根部可承受零下30℃的低温 , 但喜温怕涝、怕积水 , 因此该品只适宜黄河以北的区域栽种 。 俚对土壤选择性较强 , 最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因为肥沃的砂质地 , 这种地虽然水分容易流失 , 但不怕旱 , 只要适时浇水、施肥 , 其根系发育就会又快又大 , 产量高 , 粘度的虽然也能生长 , 但产量低 。 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 , 这是生物内在基因条件所决定的 。 因此我们搞药材种植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 否则就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好地块与整地首先我们应按上述要求选择肥沃的、易排水的砂质地块 , 然后施足底肥 , 其中农家优质圈肥每亩应施2500—3000公斤 , 草木灰500公斤 , 过磷酸钙50公斤 , 随即深翻地25—35厘米深 , 接着将地耙细整平 , 做成1.5米宽的畦 。
2、 适时播种每亩可用黄芩种子1公斤左右 。 春播时间应在4月中旬前完成 。 播前应将发芽率80%以上的黄芩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周后 , 捞出稍干便可播种 , 播种时应在做好的畦内按行距30厘米为准 , 开深0.5—1厘米的小沟 , 将种子均匀洒入畦内 , 盖土稍压 , 随即浇水 , 以后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 以防地干影响种子出苗 , 当地温达到16—17℃时 , 半月即可出苗 。
四、田间管理
1、 定苗与补缺当苗全部出土长至5厘米时应进行疏苗 , 把过密及弱苗清除 , 当苗高至10厘米时便可定苗 , 株距应以10厘米为宜 , 对于缺苗处应即可就地取苗移栽补救 , 以保苗全苗壮 。
2、 中耕除草随着黄芩的不断生长壮大 , 杂草也随之而生 。 因此必须中耕除草 , 这样既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 , 又防止了杂草与黄芩争地力 。
3、 及时追肥当苗高至15厘米时 , 每亩应追施复合肥25公斤 , 尿素5公斤 , 进入6--7月份再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 , 当黄芩第三次开花时 , 最后给黄芩叶面每亩追使磷酸二氢钾0.5公斤 , 此量可分三次在晴天时喷雾 。
4、 病虫害防治危害黄芩的主要大敌是叶枯病 , 这种病一旦发生蔓延快 , 导致叶片迅速枯死 。 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 。 该病的特点是: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 , 从叶尖或叶边向叶片中心传染 。 此病一旦发现 , 应立即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 , 连续喷雾三次 , 每隔7天一次 。 此外 , 黄芩飞蛾蚕食黄芩的叶片 , 危害也十分严重 。 一旦出现应用9%的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处置 。 再若出现根腐病 , 应及时拔掉病株 , 置田外烧毁 , 同时用石灰洒于病穴消毒 , 然后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 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