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科学种植黄芩的技术


一、概述
黄芩 , 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 , 为唇形科植物 , 其根供药用 , 主要成分黄芩甙、黄芩黄素、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等 ,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安胎等功效 , 主治温病发热、肺炎、咯血、黄疸、肝炎、痢疾、目赤、胎动不安等到症 , 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 。

【种植】科学种植黄芩的技术

文章插图

二、生物生态学特性
【【种植】科学种植黄芩的技术】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株高20~50cm , 主根呈圆锥状 , 长10~30cm , 直径1~2cm , 外皮呈黄褐色 , 内部黄色 。 茎丛生 , 基部伏地 , 稍上升或直立 , 分枝多而细 , 单叶对生 , 叶片披针形 , 先端渐尖或急尖 , 基部圆形 , 全缘 。 总状花序顶生 , 花偏向一侧排列较密;花萼呈筒状外面密生绒毛;花冠呈紫色 , 二唇形;雄蕊4枚 , 2强;雌蕊1枚 , 子房4深裂 , 子房下具橙色肉质花盘 。 小坚果4枚 , 卵形 , 黑色 , 表面具瘤 , 直径约1mm , 包围于宿存萼内 。 花期6~9月 , 果期7~10月 。
黄芩喜温和气候 , 耐寒冷、干旱 。 原野生于山坡 , 地堰 , 林缘向阳干燥地方 。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 以排水良好 , 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优 , 在丘陵薄地均可种植 。
三、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方式繁殖 。
1.选地与整地:选择阳光充足 , 排水良好 , 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 , 忌连作 。 每亩施捣碎农家肥3000kg、过磷酸钙20kg , 耕深25~30cm 。 耙细整平 , 作宽1.2m的畦 , 长短不限 。
2.种子繁殖:①种子采集 。 选生长健壮植株采集 , 黄芩花期长 , 种子成熟期不一致 , 易脱落 , 故熟后即采 , 采后晒干、打下种子、去杂质备用 。 ②浸种 。 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4h , 捞出稍晾即可播种 。 ③播种 。 分春播和秋播 。 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进行 。 按行距30~40cm开沟 , 沟深0.5~1cm ,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 覆细土 , 稍镇压后浇水 , 保持土壤湿润 , 为保证土壤湿润 , 播种后可加盖麦秸和稻草 , 以利出苗 , 在15~18℃的温度下 , 播后10~15天左右出苗 。 黄芩种子发芽率约60% , 亩播种量1~1.5kg 。 黄芩播种覆土是关键 , 由于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差 , 播种要浅、覆土要薄 , 播种过深覆土太厚不能出苗 。
3.分根繁殖:春季黄芩未萌发新芽之前 , 将根挖出 , 切下主根供药用 , 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 每块有2~3个芽 , 按株行距15cm×30cm挖穴栽种 , 覆土压实 , 浇水 , 10天左右可长出幼苗 。 此法可缩短生长周期 , 但比直播的根杈多 。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幼苗出齐后 , 分2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 , 按株距10~15cm定苗 。
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 , 及时松土除草 , 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 , 1年进行2~3次 , 没有杂草 , 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