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裆解谜 浅谈太极拳的得力感( 三 )




一、裆的作用

1.裆起舵手作用
技击要求“力由脊发” 。 怎样力由脊发呢?练拳时要做到:虚灵顶劲, 沉肩垂肘, 含胸拔背, 塌腰落胯, 开裆合裆 。 完成此理, 脊椎骨自然垂直, 脊轴从上到下 。 头部百会穴上顶, 劲领意浓, 中间命门穴后撑, 确定主弓裆内会阴穴上托照应, 形成躯干整体劲, 沉着松静, 专注一方 。 若要技击定向, 裆口似舵手, 就能确定方向, 腰裆的转运是有规律的, 根据技击目的而定 。 击发时, 利用轮轴加速, 从切线抛出, 曲中求直, 直射击点 。

2.裆起稳定重心的作用
裆的开合, 圆转是稳定重心的关键 。 裆开即胯开, 胯间坐骨之上的耻骨平行伸展 。 不论是实步, 还是虚步, 特别前后的弓步, 要求两足踩在川字两端, 要使裆部有横向开合, 胯与肩应同宽为佳 。 这样上肢的重量, 通过圆裆的转盘缠丝旋转, 内气导人两腿, 屈膝, 劲贯实足, 与大地吸合, 这样桩步更加稳固 。 注意下裆劲和气沉丹田的动作协调一致 。 通过收臀、提裆、合裆之作用, 小腹部更加充实, 经过裆的虚实变换, 圆转裆部, 巧妙地移换重心, 使小腿肩负体重, 另一腿为弥补面积而用 。 这样就形成太极活面积, 即随平隅面积 。 进攻与防御, 能充分发挥腿的技能, 技击立于不败之地 。

3.裆促进下肢技击功能
裆的松活圆转是下肢进攻的轴根 。 裆有力的圆转, 可以破坏对方的桩步, 配合上肢可以用胯打, 臀击 。 或用脚跟为轴指尖的外撇里扣, 打动对方的桩步, 其作用就是拧裆 。 合裆提膝, 既能用膝顶克对方的裆部, 也可以用膝护裆之法 。 下肢轴心在裆, 扫堂腿, 摆莲脚, 踢脚, 蹬踹都是裆的作用 。 合裆逆缠勾挂, 沉裆劲贯足底, 用跺踩进攻技击对方关节与脚面 。

4.裆能产生爆发力量
太极拳讲的技击全凭腰裆劲, 实际是靠裆部的快速旋转作用 。 裆是上下肢的重要枢纽 。 它起到活轮盘功能 。 技击时, 圆转出方, 利用圆转加速, 击时走切线, 可以像连珠炮似的发劲 。 裆的旋转是在沉肩垂肘, 塌腰落胯, 内气蓄丹, 劲力存放在实腿的裆部之上, 这是技击前的准备动作, 击时转裆, 下肢缠丝屈膝扎根, 借大地的反作用力, 劲起足跟, 逆行气上行, 拧裆, 腰脊发力, 全身紧合一体, 内气充满在武器之内, 然后从气头直射冲出, 击到对方背向及要害部位, 这样的力度, 能击倒击伤对方 。

5.裆的引化技能
裆的引化技能, 技击家们有共同认识, 引化力全凭裆的轮盘巧转, 解化擒拿, 借力捋拽靠的裆部变化 。 引化时腰部松活塌下, 气沉丹田, 体重巧妙地移放到不受力的膀裆之上, 接触点棚劲不丢并有吸合功能 。 拧腰裆要疾速, 既能稳定自身的重心, 又能蓄力拉弓, 既能改变对方进攻方向, 又能使对方背空 。 这就是推手中“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裆的转换作用 。 裆部的引化, 要先于胸手的引化 。 久练裆功, 就可以具备“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的技能 。


怎样训练裆劲呢?
先知其做法, 然后单项训练, 综合走架, 推手检验 。
太极拳要求圆裆, 虚裆, 开裆, 合裆, 拧裆, 扣裆, 松裆, 提裆等, 对于以上要求, 不能固定地, 孤立地理解它, 应辩证地理解它 。

所谓裆贵圆, 又要虚的做法 。
太极拳运动要求始终保持裆圆撑, 不可夹住像人字形的尖裆, 尖裆不利于技击, 它转动不灵, 重心不稳, 常被人所制 。
所谓圆裆, 就是开与合裆的组合形式, 两胯根放松撑开使耻骨平行伸展, 裆口圆活在于意 。 形先开而意再合 。 形的胯膝向两边放开, 而定势时, 形不动而意示两膝胯空间对应相合 。 这样裆部自然圆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