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太极拳的腰裆劲 马岳梁太极拳与长寿

1992年上海鉴拳太极拳社迎春大会上,吴英华、马岳梁两位太老师作了精湛的太极拳艺术表演 。 使我们大饱眼福 。 百问不如一见 。 这是我参加上海鉴拳太极拳社后第一次看到两位太极拳老前辈的风韵 。 吴式太极拳独具一格,演来“神静、轻柔、优雅”,端庄威严,满身轻灵 。 特别是马老的推手表演,犹如叱咤风云、气势磅礴 。 丹田发劲、一股太极混元内气,壮似山河冲宵汉,势似瀑布上下翻滚,最后还打出了我渴望看到的太极神功-----凌空劲 。 马老虚虚实实,四两拨千斤 。 身若游龙、又稳如泰山 。 使我兴奋不已 。 92岁高龄的马岳梁太老师矫健如壮年,可见马老太极内功至深的高层境界 。 吴英华、马岳梁两位太老师是我们国家太极之宝 。 我由李立群老师推荐如社,面聆两位太老师教诲,感到万分有幸 。 马老说:“吴式太极拳以柔化为主,刚柔相济,能量消耗少,注重武德,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以修行养生健身益寿为根本 。 在同行中打吴式太极拳的人,相比较而言,比其他拳式寿命长 。 我们上海鉴拳太极拳社中九十岁以上的人很多,江长风先生今年已是九十八岁了,我与他比还是小弟弟哩 。 马老祝大家练拳健康长寿” 。 马老这番教导字字金玉 。 马老在1990年与美国采访人员Adam Frank谈话中,当采访人员问马老:“您能不能谈一谈在你一生中,在长期练太极拳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马老回答:“我想引用一句拳经上的话来回答你的问题,拳经上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 对这一点,我自己大概可以作为一个活着的榜样吧!上海鉴拳太极拳社有一位理事江长风先生,现年98岁高龄,在推手时,他仍能把一个年轻力壮的对手轻易地打出去” 。 吴式太极拳,现在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更多的国际友人的重视和推广 。 吴式太极拳受到人们热爱是因为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验证 。 证明吴式太极拳是修性养生,健身延年的优秀拳种 。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太极拳、气功、针灸”我国三宝也蓬勃深入开展,世界性国际研究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 一个走向世界的“极走全球”的局面到来了 。 我们要更好地认真练好拳,并进行开拓性的探索研究 。 如结合养生、开发人的智慧,太极内功治病等等,不光局限在推手的研究上 。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它的产生是和气功结合揉和在一起的 。 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元代张三丰祖师,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道家气功大师,又是太极拳武术大师,并且是善治疑难杂病的圣手,他是一位令人敬慕的年寿二百岁以上的老寿星 。 所以张三丰祖师的一套修持方法是很科学的 。 马老说:“太极拳就是气功,是一种动态气功 。 是动静相兼的功法 。 练拳是首先集中思想,清除杂念,由均匀舒适的动作,促使大脑由杂乱归于宁静专一,此时越练越静,渐至意识和动作混而为一 。 认真练拳者到了这个境界,必觉通体舒适,欲罢不能,最静也即最清醒状态,可使神经松弛,焦虑状态和紧迫感消失 。 植物神经系统得到良好调节,对防止和治疗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神经衰弱、心动过速与低热等有重要作用 。 人体素质,决定于大脑皮层对肌肉活动和植物神经的联系和控制 。 太极拳锻炼可使这种联系不断巩固和提高,改善人体素质,使人到了晚年,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能力,推迟衰老的来临 。 ” 马老说:“太极拳就是气功”,这是马老的经验结晶,升华到“气功”的高层次来指导我们进一步练好太极拳,就是说要练好太极拳的真髓 。 而且太极拳要与医疗、康复结合在一起,通过修炼太极拳不但治愈了练拳者的疾病,凡是练太极拳内功深的行家都能给人治病 。 马老是一位气功治病的高手,在国内外为众生解除疑难杂病的痛苦,妙手回春 。 我体会到吴式太极拳在开发人的智慧、改变人的体质和陶冶情操,健身益寿、技击、治病、修身养性,到宇宙太空航行等等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全方位 。 现在我将太极拳与传统气功作了粗略比较:(1)静,练任何静功、动功形式的气功,都是把“静”放在首位,练气功的核心是练意----练脑子,静而松,非常宁静,在这种状态中才能使大脑处于有序化状态 。 即心静体松,身心并练 。 吴式太极拳把“静”字放在要诀之首位,使大脑处于清醒而宁静的状态,专心一致,自然地运动行拳,使人体大脑、小脑、丘脑等整个头脑工作有序化,使人体的内环境得到协调平衡(阴阳相济),进而使内环境与自然界外环境相平衡,中国气功术语叫“天人合一” 。 人体使个开放的巨系统,与整个宇宙有密切联系 。 练吴式太极拳达到一定层次,可与宇宙自然界同步,吸收和交换宇宙能量,气功术语叫“盗天地日月之精华” 。 这是属高层次的功夫 。 拳经上载:气以直养而无害 。 吾养浩然正气 。 “放之而弥于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 拿住丹田练内功 。 可见太极拳的内涵是以“气功修持法则”为基础的,古人云“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 这个功是指“气功”,进一步讲就是要修“大道” 。 练太极拳功深者可以腰肾或丹田等部位为收放之总枢纽,放时以此为始点放于体外(极远),收时将宇宙精华之气及肢体之气聚会于此 。 使练拳者有“人在气中、气在身(人)内”的感觉进而混沌一片,若有若无,这就达到了人体与天体宇宙合于一体,时空合一,而成内外“混元一气”的境界 。 练太极拳、与各种气功,达此境界后,才能不断前进,使人体机能起“质”的变化(2)柔和、自然 。 练气功有个原则叫“道法自然” 。 专气致柔如婴儿 。 各式静坐功、卧功,和动态功都强调呼吸柔和、自然 。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以至于达到内呼吸(胎息)境界 。 修练“气功”出偏差,除了“七情六欲”干扰外,往往在呼吸上掌握不好或不正确和追求呼吸 。 练太极拳开始不强调呼吸,采用自然呼吸,时间长了外内协调一致以内带外、到内外合一,息不调而自调 。 不会出呼吸偏差 。 拳经中指出“冲(中也)气以为和”“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为车轴” 。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 。 拳经和气功宗旨完全一致 。 气功和太极拳的特点都是“柔”,以柔为纲,静而柔,柔弱胜刚强 。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正其骨” 。 《黄帝内经 。 生气通天论》中载有:“柔则养筋”、“骨正筋柔,气血以疏” 。 《灵枢、官能篇》又强调“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 。 练拳中心平气和,致虚极、守静笃,行气致柔,则肌肉中(机体内)的微循环流动情况提高16倍 。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气行血行,因之“柔”是经络通顺、气血畅达、激发人体潜能的要诀 。 拳经曰:“太极阴阳,有柔有刚,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 。 ” “刚中寓柔,与人不侔,柔中寓刚,人所难防”“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 “所以练太极拳在平时盘架和体用推手上,都和气功原则一致的 。 内固精神,外视安逸,视动犹静,视静犹动 。 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 。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 。 从养生角度看,静中动,动中静,其动静之奥妙,在唯静者能至动,亦唯动者能至静,动为静之机,静为动之伏,动静相因 。 静而柔则善行气导引 。 壹志凝神运静中之动,则深合乎不动动生的自然要旨 。 阴中有真阳,外虽静而内犹动,强静之而弥盛,故能长寿 。 另者,老年人气血衰弱上实下虚,头重脚轻,筋骨萎缩,步履不稳,光练静功效果不佳,如能动静相兼,则收效大 。 练太极拳时宜注意引导气血下行,以逐渐达到上虚下实的健康体态,久久行之,则步行有力,身轻体健矣 。 (三) 生物钟的调节.练非曲直和传统气功,都强调时空统一的"天人合一"论.就是把人体的生物钟(有限)和大自然广袤无垠的生物钟(无限)调节在一起.美国科学家朗德发现,所处的空间范围越小,体内的"生物钟"走得越快,如果想象自己置身于窄小房间里(相当于一般住房面积的1/24),则能使时间的推移快二十倍.反之,我们炼功时选择一个宽敞幽静的地方或瞑想自己置身于千顷云水之中,或想象自己与宇宙化为一体(则最妙),则体内生物钟将放慢,则衰老的来临就减慢.所以练拳时应面带微笑,乐自心生,心胸要开阔,七情六欲丢脑后,"吾即宇宙心,宇宙在我手上运转".这就要求平时不断地"修性炼己",排除七情六欲的干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独立守神,病安从来.马老常说:我遇到坎坷不平之事,就是不动心.""不动心"是不简单的.马老是"炼己"的榜样.如果你在家中住房小或场地小,你可想象无限大.我常常练功如此,有时行拳和走倒步功,只感到半小时,收功一看手表实际上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古人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百年并非虚语也.练太极拳和气功都要达到时空的统一,这是吴式太极拳强调的宗旨,也就是打吴式太极拳长寿老人多的奥妙所在.
以上三点,是我对马老说的” 太极拳就是气功”的体会,抛砖引玉,恳请鉴泉社老前辈和各位社友指正,并进一步研究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