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胸腰折叠的五大规律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太极拳胸腰折叠的五大规律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道家丹功 , 古时称玄功 。 内功 , 是以性命双修入手 , 经过修炼 , 达到平阴阳 , 调气血 , 打通大小周天 , 内丹大成 , 祛病延年 , 健身长寿 , 以终天年的目的 。 此即古人称的“得道成仙” 。
武当百日筑基功 , 也是练好武当的基础内养功 , 对于正确练习是十分重要的配合 。 这步功法练好了以后 , 练习就会事半功倍 。
武当内功共有四步功法 , 即练精化气 , 练气化神 , 练神还虚 , 练虚合道 。 这几层功法一层比一层高妙 。
百日筑基功是第一步功法 , 即练精化气小周天功法 。 要领如下:
第一节 入静调息
面对正南,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高度入静 。 自然盘坐 , 左腿在外 , 右腿在内 。 女人右腿在外 , 左腿在内 。 上身正直 , 头正颈直 。 双手捂膝 。 口齿微闭 , 舌抵上腭 , 双目微闭 , 意守丹田 。 丹田即脐下二寸、内三寸处 。 呼吸轻细自然 。 静静打坐二十分钟 。

练功的姿势有好几种 , 可以是躺、坐、站 , 每一种姿势有不同的特点 。 躺式对于年老体弱或者一般人晚上睡觉时练功比较好 , 一般采取自然仰式 , 手放身体的两边 。 站式的方式也比较好 , 有助于较快得气 。
站立练习的姿势要求很重要 , 首先要做到虚领顶劲 , 头部做到正直 , 把颈部的脊柱拉直 , 这样有利于气血下行和通畅;含胸拔背 , 胸部适量内含 , 有利于胸部随着腰部的旋转而转动 , 同时气血下行 , 拔背而不是驼背 , 有些人平时由于坐姿不正确 , 造成了习惯性的驼背 , 这时候就要有意识的把背部挺直;松肩坠肘 , 肩膀不要无意识的拱起来 , 要自然下垂 , 两条臂膀就像衣服挂在衣架上那样挂在肩膀上 , 肘部也要下沉 , 肘部的下沉有利于带领气血下行和全身放松 , 否则肘部抬的很高也容易暴露肋部的空档 , 不利于以后练习时防守和攻击;缩肛提臀 , 要做到肛门要稍稍收缩 , 尾骨中正 , 命门穴稍稍外棚 , 这样的姿势与有些女性喜欢的曲线美就完全不同了 , 这样做就把原来前凸的腰椎领直了 , 全身的脊柱原来是S型弯曲的 , 现在变的正直 。 做到前面所说的几点要求 , 基本就达到了立身中正的要求 。 督脉气血的上下运行就通畅了 。
第二节 呼吸导引
丹田是练习里最重要的穴位 , 它位于肚脐下一寸半 , 皮肤里面一寸的位置比较大的一块区域 。 练习气功就是要做到丹田里面的真气充盈 。 百会在头顶的正中 , 可以参考网站其他页面的穴位介绍 。 劳宫位于两手心 , 涌泉位于两脚心 。 檀中穴位于胸部两乳正中 。 任脉在身体前部正中胸椎的位置 。 督脉位于身体背部椎骨的位置 。
全身放松 , 嘴合闭 , 舌抵上腭 。 嘴稍开一点小缝 , 嘴合鼻可以同时呼吸 。 吸气时 , 意念导引外部天地、树木、山水的灵气从头顶的百会穴灌注入人体 , 经过喉部 , 感觉喉头的吞咽 。 气下去以后经过檀中 , 循任脉进入丹田 。 吸气时 , 两手的劳宫和两脚的涌泉穴同时也感觉到有几股气流经过手臂和腿部的经络进入丹田 。
气进入丹田以后 , 呼吸停顿一会 , 气在丹田里面也要做一定的停留 。 然后徐徐的呼气 , 丹田里的一部分浊气慢慢从檀中、劳宫、涌泉排出 。 这样吸气、停顿、呼气 , 重复这样的过程 , 逐步感觉丹田里的内气慢慢增强 。 一次练习结束以后 , 丹田里不能有意识的保留很多的气 , 要自然的留有一部分的真气 , 否则如果功力没到这个程度 , 强制保存的话 , 容易造成内气闭塞 , 胸闷、肚胀、头痛、大动不已或者气机逆转等情况 , 如果感觉异样 , 一定首先要意念把丹田及胸腹部的横气排空 。 特别是胸部 , 不能有气滞胸闷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