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小雪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文章插图

【小雪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从小雪开始, 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自然界阴盛阳衰, 阴邪最易伤人元气 。 当人体受到寒流的突然袭击时, 人体内便会产生“能源危机” 。 所谓“能源危机”, 是指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物的分解, 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 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流失过多;而冬季是人体“藏”的时候, 需要在体内储存一定的能量, 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 因此, 冬季保证人体热能的供给尤为重要 。
冬季多晒太阳, 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 。 特别在冬季, 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 而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 冬天常晒太阳, 更能起到壮阳气、通经脉的作用 。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 首先,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 中医认为, 冬季应该早睡晚起, 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 。 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 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 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 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
养生专家提醒, 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 多是阳气不足 。 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 因此建议市民多做一些锻炼, 以室内运动为好, 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 不要太剧烈, 以免伤了气血 。 饭后最好散散步, 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 。
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 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而且, 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 非常适合在这个节气里食用 。
小雪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小雪节气的养生知识

文章插图

进入小雪节气, 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 天气寒冷, 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 。 民间关于小雪的习俗有哪些, 接下来进行分析:
民间小雪节有“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的习俗 。 受到气温急剧下降, 天气干燥的影响, 此时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 在小雪过后, 农村居民会开始制作香肠、腊肉, 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 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
在南方有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 古时, 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 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 有俗语“十月朝, 糍粑禄禄烧”, 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
台湾俗谚:十月豆, 肥到不见头, 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 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 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 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 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
小雪前后, 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 迎新年”民俗活动, 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 吃“刨汤”, 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 迎新年”民俗活动中, 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 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