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谚语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 霜降后,天气更加寒冷,切记添衣防感冒 。 霜降节气也有相应的习俗,当中以食用柿子最为有名 。
老人们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霜降风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 其实霜降吃柿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 片片黄叶如花似梦,与红红的柿子交相辉映,好一幅深秋的田园风景图,象征淳朴百姓美好回忆 。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 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 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
在山东地区,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的说法,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
霜降是什么意思 霜降节气的习俗有那些

文章插图

霜降15天之后即是立冬 。 这个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者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是关键 。 霜降时节气候渐冷 。 人与植物虽然同属生物,但人与植物体内流动的液体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血见寒易凝 。 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 。 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 。
气象专家表示,霜的出现表明近地面最低温度已经降到0℃以下,这也正是“霜降”前后天气的主要特点 。 “霜降”过后常有冷空气活动,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衣,以增强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 。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 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应该多吃些梨、洋葱、苹果、白果、雪里蕻 。 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