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中不需要放味精 你了解几个

味精是生活中比常见的一种调味料 , 在家庭中、饭店等烹饪场所都会有味精的出现 , 常常被用来增加汤和菜类的鲜味 。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现代的味精主要来源于淀粉、甘蔗和甜菜的发酵 。虽然味精是很好的增鲜剂,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味精对健康并不利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同来了解味精的一些危害 , 以及哪些食物中并不需要添加味精 。
味精对人体的两面影响
1.对人体的益处
味精的发现并流传下来,说明味精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对人体也存在积极的作用 。
首先,味精具有强大的提鲜作用 , 据网络上的测试数据显示,将其稀释300倍左右还有鲜味的存在 。虽然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但是可以通过提升食物的鲜美程度 , 而提高食欲 。
其次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进入人体之后会分解产生谷氨酸,而谷氨酸还是人体正常的代谢和需要的产物,并且其还可以被人体的脑细胞所利用 。
另外,有报道称谷氨酸钠对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和胃部胃酸缺乏有一定的作用 。
所以,味精对人体也存在积极作用的一面,那么近年来所提出的不利的一面有哪些呢?
2.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有些网络数据显示长期食用味精会导致体重超标现象的出现 , 并且认为这可能和引起人体食欲有关 。但是除此之外,味精对人体还有中毒和阻碍其他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
会有中毒现象:正常的味精食用量是对人体没有毒性的,但存在少部分会有中毒现象,如面部潮红、头痛、出汗、口腔麻木以及胃部灼痛等现象 。而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容易出现 , 但确切关系并没有得到证实 。
影响锌元素吸收:食用味精之后人体内的谷氨酸会增加,容易和锌元素形成谷氨酸锌,经过尿液的排泄出体外 。而这种现象常在儿童、婴儿身上发生 。而如果是孕妇长期食用味精,则会导致胎儿的锌缺乏 。
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长期并大量的食用味精所引起的体内谷氨酸升高 , 还会影响人体对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吸收利用 , 可能在短期内会出现如恶心、口干和头晕等不适现象,长期则对内分泌、骨骼、肌肉和血管系统等不利 。
变相的增加体内盐分:味精也属于一种盐,其进入体内之后分解出钠离子,而钠离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
另外,因为味精会增加食物的鲜味,长时间会引起对鲜美食物的依赖性,不再添加味精反而会降低食欲 。
哪些食物中不宜添加味精
1.高汤类不宜使用
高汤一般采用动物骨头、动物肉烹制而成,其本身味道已经鲜香 , 使用味精只会盖过其本身味道 。
2.酸味大的食物
一般食物如过添加醋或本身酸性过大,则不宜使用味精 。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不易溶解,影响食物口感 。
3.儿童辅食
婴幼儿和儿童都不适宜食用味精,所以在制作时不宜添加 。
【这些食物中不需要放味精 你了解几个】4.需要继续高温烹调的食物
味精在高于120℃时会失去鲜味,所以,不宜添加过早或需要继续加热的食物 。
5.鸡蛋或肉类食物
鸡蛋本身含有谷氨酸 , 添加味精只会导致鲜味加重 。另外肉类食物也带有鲜美的味道 , 不适宜添加味精 。
天然“味精”有哪些
味精虽然能够提升食物的鲜味,但是也可以不使用,生活中很多食物也有味精的作用 。生活中土豆、豆类和海带等食物富含的谷氨酸盐,可以令食物发挥出鲜美的味道 。如利用大豆所酿制的酱油便是提鲜剂 。
另外,菌类食物也能起到提鲜的作用 , 尤其干制的香菇可以提升是食物的鲜味 。
味精和鸡精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鸡精比味精更安全,其实两者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 并且几乎所有的调味精中都可能添加了味精成分 。而鸡精与味精相比,其中添加了盐分、核苷酸和其他化学成分 。并且溶解性差、容易吸湿而滋生微生物 。
结语:味精是每个餐馆都会使用一种调味品,现代人对味精的使用抱着反对的态度 。其实味精对人体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促进食欲,另一方面会影响人体对其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而同时味精和鸡精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哪些食物不宜添加味精,希望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