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慢性乙肝是“顽症”?

【为什么说慢性乙肝是“顽症”?】
临床上,常常将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HBV携带者和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统称为“慢性乙肝”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使用了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明显,病情总是发生反复 。慢性乙肝之所以成为顽症,与乙肝病毒的结构、复制特点、感染方式、免疫特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首先,人感染乙肝病毒后 , 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有坚硬的蛋白质外壳,治疗乙肝的药物很难直接对病毒产生作用,必须依赖人体的免疫功能 。其次,乙肝病毒的复制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而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肝细胞内发挥抗病毒作用 , 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以外的组织中的潜伏期平均为90~120天 , 因此抗病毒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足够的疗程、系统的治疗 。第三,目前所用的抗HBV药物的作用靶位在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水平以下,对cccDNA没有抑制和降解作用,所以不论用什么抗病毒药物,不论胞浆内的DNA受到多大的抑制,也不论用药的时间有多久 , 均很难清除它们 。只要肝细胞内有很少量的cccDNA,当停药后 , 核内的cccDNA又可以再次成为病毒复制的“模型” , 继续复制乙肝病毒的DNA 。这样就造成了一些抗病毒药物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第四,乙肝病毒在某些药物作用下,会发生病毒基因变异,产生耐药性或免疫逃避 。因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当慎重 。第五,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毒可能与肝细胞的基因产生整合 。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治疗难度就会明显加大 。因此,乙肝治疗必须及时 。
此外,乙肝垂直传播容易形成免疫耐受 。尤其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孩子出生后,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 免疫功能不健全 , 不能有效地识别乙肝病毒,从而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治疗起来,更是没有很好的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