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适用于哪些人( 四 )


什么是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心理治疗那一些领域(300字)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 , 并用ABC来表示:A代表诱发事件;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 , 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 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 , 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 。

理论背景
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 , 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 , 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 , 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 这就称为ABC理论 。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 , 即A引起C 。 而ABC理论指出 ,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 。
以上内容参考:

合理情绪疗法的简介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 , 简称RET)又称合理情结疗法 , 是本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 。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 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 , 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
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1] , 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 在ABC理论模式中 ,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 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 , 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 通常人们认为 , 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 , 即A引起了C 。 ABC理论
ABC理论指出 ,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 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 。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 , 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 , 这就是信念 。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 , 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 , 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 , 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 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 , 所以埃利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 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 , 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 , 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 。 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 , 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 。 比如一件事失败了 , 感到懊恼 , 有受挫感是适当的情绪反应 。 而抑郁不堪 , 一蹶不振则是所谓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 。 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 , 碰到他们的总经理 , 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 , 径直过去了 。 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 , 没有注意到我们 。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 , 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 ”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 , 他就故意不理我了 , 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 ABC理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