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试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三 )


3、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 , 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 。 换言之 , 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 。 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 , 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 , 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 。 与此同时 ,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 , 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 弘扬社会公序良俗 , 自觉遵守法律 。 另外 , 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 , 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
扩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 。 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 , 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 。 应当明确 , 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 , 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 。 今天 ,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 , 更要信奉法律 。 法律并不排斥道德 , 相反 , 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 。 这个促成不是代替 , 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 。 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 , 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 。
参考资料: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 需要从根本上面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各自优点和各自缺陷 , 具体如下:
法律不是万能的 , 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况下 , 道德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 。 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内在的规律 , 而核心应该落在社会个体的自律、自觉和对德行的遵从 。
法律在与其他事物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 对人类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 在法律还没有产生之前 , 人们依靠社会习俗、习惯来规范行为 。 法律是建立在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 故二者的产生有母子衍生的关系 。 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 ,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基本不会改变 。 孟子曾经说“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于此 。
扩展资料:
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 , 通过人们的内在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 , 需要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 , 不具强制性 。 而法律是社会强制性的规范准则 , 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施行于社会的行为规范 。 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 , 本身应当具有善的意旨 , 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起码价值标准 。
在社会价值标准的考量中 , 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那部分就是法律;依靠个人的内心期待实现的那部分就是道德 。
国家治理过分强调刚性规制 , 社会就会变得死气沉沉 , 也容易产生来自底层的反抗;而过分专注于柔性指引又会使治理国家的方案难以落实 , 使整个社会丧失合理的预期 , 最终也将很难获得进步;因此 , 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选择 。 所以 , 法律与道德不能分道扬镳 , 更不能相互对立 , 而应当相互补充、浑然交融 。
参考资料来源: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下: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 , 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