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如何补,酸的补气虚吗( 二 )


13)燕窝性平 , 味甘 , 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 , 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 。 《本草再新》曾说它大补元气 。 《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 。 《饮食辨录》中还指出:燕窝 , 性能补气 , 凡脾肺虚弱 , 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 , 又能固表 , 表虚漏汗畏风者 , 服之最佳 。
14)人参性温 , 味甘微苦 , 为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 , 也是众人皆知的补气食物 , 它能大补元气 。 《药性论》中说它补五脏气不足 。 《医学启源》还认为 , 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 , 短气、少气 , 补元气 。 气虚者食用人参 , 颇有功效 , 对气虚兼有阳虚或脾虚或肺虚者 , 食之更宜 。 同样的道理 , 党参和太子参也有人参相同的作用 , 也适宜气虚体质服食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能补助气分 , 并能补益血分 。 故气虚者宜食 。 由于西洋参性偏凉 , 且有养肺阴和降虚火作用 , 所以 , 对气虚而兼有肺阴不足者更为适宜 。
15)黄芪性微温 , 味甘 , 也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 , 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 。 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 。 《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 是以有耆之称 。 根据医家习惯 , 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 , 则补气之力愈佳 , 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
16)紫河车性温 , 味甘咸 , 是笔者最常用的补气之物 , 它有着显著而有力的补气强壮作用 。 明代医家吴球说它益气补精 。 《本草再新》认为它能大补元气 。 凡气虚体质者 , 经常少少服食 , 确有卓著的补气效果 。 此外 , 气虚者还宜食用糯米、粟米、玉米、青稞、番薯、南瓜、白扁豆、黄豆、牛肚、乌骨鸡、鹅肉、兔肉、鹌鹑、青鱼、鱿鱼、章鱼、熟菱、海松子、胡萝卜、豆腐、豆浆、马铃薯、香蕈、草菇、平菇、蜂王浆、红糖、白木耳、白术、甘草等
气虚怎么补 中医认为 , 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 , 人体各种机能活动 , 无不是气的作用结果 。 气的生成与分布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 而脾与肺的关系尤为重要 , 故补气主要是补脾和肺二脏 。 气虚一般常见于虚弱症 , 肺气肿(虚)内脏下垂 , 植物神经经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 。 根据中医的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中气不足:包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胃肠功能紊乱、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 , 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 肺气虚: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症 。 治疗时可选用补肺汤加减 。 肾不纳气:包括肺气肿及久病体虚引起的诸证 , 如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引起的浮肿、虚胖 , 某些慢性病引起的形体消瘦、懒言无力、肢冷多汗等 , 可用金匮肾气汤加减 。 卫气不固:表现为自汗、怕风、易感冒等症 , 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 对于其它一些脏腑所表现的气虚证 , 应根据辨证选用适当的补气方药进行治疗 。 气虚的典型表现是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 , 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 有的人脸色略显苍白 。 有这种现象的人可以试试下列药食: 一、山药薏仁茶 以淮山药、薏苡仁各三钱熬水喝 , 这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 但要注意 , 真正的山药是白色的 , 如果是紫色或赤色 , 则功效仅止于当番薯吃 。 二、四神汤莲子、意苡仁、淮山、芡实煮成汤是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 。 本省人习惯在四神汤中加猪小肠或排骨、鸡肉;现代人怕营养过剩、怕胖 , 也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 三、薏仁粉泡牛奶 薏苡仁可防癌、滋润皮肤 , 可将它略炒磨成粉泡牛奶喝 , 但要注意保存期约一星期 。 四、香菇泥鳅粥 香菇煮泥鳅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其功效 , 将泥鳅、蒜头、香菇、稀饭、葱酥熬成米粥 , 不但味道佳 , 且营养价值高 。 但香菇最好要经太阳照射 , 产生维生素D后再食用较有效 。 很多人崇尚日本菇 , 其实 , 从养生的观点来看 , 台湾菇最好 。 此外 , 日本人常抽出香菇精后 , 才把干干的香菇空壳卖到东南亚国家 。 所以我们实际煮日本进口的香菇时 , 会发现只有香料的味道而很少香菇独特的香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