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如何计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 )


扩展资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方式:
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 , 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 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 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
一般来说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 , 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 , 生活水平则越高 。
在一定时期内 , 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 , 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 , 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 。 因此 , 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 , 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
具体的扣除方法 , 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参考资料来源:

请问人均的可支配收入是如何计算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 计算公式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
其中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 , 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 。
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 。 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 。 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

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 。 不包括实物部分 。
扩展资料
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
国新办2021年4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 , 一季度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 ,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城镇居民收入 。
国新办就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_网上直播_中国网一季度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 , 同比名义增长13.7% , 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 , 两年平均增长4.5% 。
参考资料来源: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计算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 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 既包括现金收入 , 也包括实物收入 。 按照收入的来源 , 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 , 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