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猪苓的栽培管理措施


【【栽培】猪苓的栽培管理措施】(1)温度管理:
猪苓作为一种真菌 , 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 , 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 , 一般情况下 , 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 , 二者开始萌发 , 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 , 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 , 如达到26℃以上 , 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 , 达到30℃时 , 即进入高温休眠 。 根据该特性 , 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 , 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 。

【栽培】猪苓的栽培管理措施

文章插图
实践表明 , 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 , 所以 , 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 , 但是 , 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 , 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 。 总之方法很多 , 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 , 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 , 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 这是夏季管理 。 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 , 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 , 各种方法均可 , 目的是增温、保温 , 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 , 猪苓即可缓慢生长 。 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 , 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 (2)水分管理:
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 , 导致其带伤播种 , 正常条件下 , 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 , 因此 , 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 , 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 , 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 , 约每7~10天浇一次水 , 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 。 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 , 则应加大浇水频率 , 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 , 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 (3)保护管理: 第一 , 遮阴管理 。 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 , 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 , 如在室内栽培 , 不存在遮阴问题 。 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 , 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 , 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 。 第二 , 蓄水、排水 。 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 , 春季干旱时 , 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 , 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 , 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 , 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 , 以免存水 。 第三 , 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 , 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 , 因此 , 应防止人畜践踏 , 尤其大牲畜的践踏 , 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 , 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 , 又使之下凹积水 。
(4)通风管理:
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 , 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 , 因此 , 应予定期通风 , 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 , 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 , 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 , 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