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从担架抬入病房到自己步行出院“魔肺”支持下介入手术更换“心门”显奇效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一周内,从担架抬入病房到自己步行出院“魔肺”支持下介入手术更换“心门”显奇效】
一周内,从担架抬入病房到自己步行出院“魔肺”支持下介入手术更换“心门”显奇效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杨岑、罗达 , 实习生王琦)重度心衰险被判“死刑”的邱老汉 , 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急重症和结构手术团队娴熟配合 , 在“魔肺”(VA-ECMO)支持下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重生 。 一周前被担架抬入病房的邱老汉 , 5月17日精神抖擞步行出院回家休养 。
武汉江夏的邱老汉反复胸闷喘气多年 , 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且接受了标准化药物治疗 , 但胸闷喘气症状仍反复发作 , 心脏功能难以改善 。 常常200米不到的距离 , 需要走走停停 , 中间停歇4次 , 并发展到无法下床活动的地步 。
一周前症状加重的他 , 被家属用担架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救治 。 中心主任陈静教授带领团队检查发现 , 邱老汉患有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和难治性心力衰竭 。
陈静介绍 , 主动脉瓣位于心脏的核心位置 , 是心脏泵出血液重要的一道“大门” 。 当瓣膜因各种原因增厚或钙化后 , 瓣叶黏连融合在一起 , 无法充分开放 , 导致血液无法泵出 , 就会引起全身器官供血不足 , 通常表现为胸口闷痛、呼吸困难、头晕乏力 , 更有甚者导致晕厥、猝死等 。 此外 , 合并有瓣膜重度关闭不全还意味着 , 本身狭窄的瓣膜限制了血液的流出 , 僵硬黏连的瓣膜无法关合 , 导致好不容易泵出的血液又返流回心脏 。 这对于不堪重负的心脏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
药物治疗已无法维系邱老汉的生命 。 作为国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领军专家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江洪教授带领急重症和结构手术团队 , 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及精心准备 , 为邱爹爹“定制”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精准治疗方案 。
一周内,从担架抬入病房到自己步行出院“魔肺”支持下介入手术更换“心门”显奇效
“病人心脏射血分数极低 , 随时会出现心脏骤停、室颤、猝死 , 只有在ECMO支持下 , 微创换瓣病人才有可能存活 。 而微创换瓣手术本身风险极高 , 对手术操作和手术期管理都要求极高 。 ”陈静介绍 , 虽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 全国仅少量医院能独立开展 , 但江洪教授带领的急重症和结构手术团队前期已积累了丰富的ECMO+TAVR手术经验 。
手术当天 , 在夏中元教授、刘志刚教授麻醉团队以及周青教授心脏超声团队的协助下 , 江洪、陈静带领的急重症和结构手术团队凭借精湛娴熟的技术 , 仅用15分钟就为邱爹爹成功植入了VA-ECMO , 为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及瓣膜的精确释放提供强大的支持 。
术中在江洪、陈静的精细操作下 , 重度钙化黏连的瓣膜经过充分球囊预扩张后重新打开 , 仅用30分钟即成功完成瓣膜的精准释放 。 术后即刻复查彩超显示 , 瓣膜原本的重度狭窄及关闭不全已得到完全解除 , 即刻射血分数提高8% 。 术后邱老汉的胸闷喘气症状当即得到了明显缓解 。 术后第二天 , 其心衰指标已从6万降到了3000 。
当天 , 江洪带领的心血管医院急重症和结构手术团队还高效完成了另外3台复杂高危的TAVR手术 , 包括大瓣环纯返流横位心患者、极重度钙化大瓣环入路狭窄患者等 。
陈静介绍 , 传统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 , 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经过20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 迄今已为全世界80余万患者解决病痛 ,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成为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 , 更为无法耐受或不愿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