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  
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故确立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黄河颂教案

文章插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  
[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 。 《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