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五 )


五、对步法要求
1.马步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 。
2.虚实步
习惯叫“丁八步” , 斜的叫八字步 , 直的叫丁字步 。 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 。 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 , 中间要有个幅度 , 就是与肩同宽 。 怎么出去呢?迈步要直着往前放 , 后蹬前撑就稳了 。 还要左右支撑 , 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 。 挤在一块儿 , 就不稳 , 它没有左右支撑 。 必须前后蹬撑 , 左右支撑 。 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 , 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 , 就直接出去了 , 在松的时候 , 两边一块松 , 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 , 弓腿出去 , 就比较顺了 , 前后顺了 , 左右也顺了 , 左右也支撑了 , 就是前撑后蹬 , 左右支撑 。
??而虚实步 , 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 , 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 , 那个腿弓出去 , 这个不弓 , 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 , 要保持与肩同宽 , 以八字步为主 , 要求一条中心线 , 左右两侧分 。 左脚在左边 , 右脚在右边 , 相互之间不能越过 , 中间不要幅度 。 如白鹤晾翅、手挥琵琶 , 脚掌着地 , 脚跟着地 , 都是这样 , 不要拉开 。 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 。 初练时 , 如预备式 , 做起势 , 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 。 屈腿蹲了 , 第一步走 , 劲有多大 。 低了 。 步子就大了;高了 , 步子就小了 。 所以 , 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 。 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 。 它的步幅大小 , 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 。 要一气呵气 , 练下来一趟 , 练三趟 , 练几趟 , 都可以 , 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 。
??单鞭下不去 , 舒腿坐到什么程度 。 比如 , 右手勾吊手 , 左臂翻向里 , 掌心朝成成掤式 , 上身不动 , 提左腿向正东伸出 , 置右脚左侧 。 当左脚着地后 , 左腿同时向前弓出 , 成弓步 , 左腿弓 , 右腿撑 , 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 。 如果没坐下去 , 还很高 , 是步子迈得不大 。 步大不能太大 , 否则重心前移时 , 不能稳稳提起来 , 会出现起伏 。
??定势 , 即标准式 。 如搬拦捶 , 通过转换重心移动 , 两臂环起 , 提腿迈步 , 重心移动 , 坐好腿以后拉开 , 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 , 摆够数 , 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 。 再如转身撇身捶 , 转身握拳 , 坐回来 , 撇拳 , 清楚了再往下走 。 做到似停非停 , 把定势做出来 。 非常好看 , 自己也感到很舒服 。 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 , 内外相合 。 所谓内外相合 , 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 。 再比如斜飞式 , 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 , 意识得跟着走 。 不能手往右边 , 眼睛 , 意识却往左边看 , 往右边想 , 这不行 。 必须手往上走 , 就往上看;肢体往下走 , 就往下看 。 使之内外相合 。
??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 , 这么难 。 先练轮廓 。 即粗粗地练 。 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 。 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 , 知道基本要点 , 动作做不好 , 但心里知道 , 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 , 也就细了 。 最后是精 , 精要求高了 。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 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 , 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 , 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
【傅钟文谈练太极拳的要领 传统杨氏部分动作注意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