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 民间太极拳谚语

大道:
“以武入道” , “拳道合一” 。 “道以虚通为义” 。 “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 。 “往来无穷谓之通” 。
“天得一以清 , 地得一以宁 , 人得一以善 。 天地大宇宙 , 人身小天地 , 天地得一而阴阳归位 , 人身得一而神变无方 。 ”
“一时之强弱在力 , 千古之胜负在理 。 ”----明.冯梦龙 “惟精惟一 , 乃武乃文 。 ”----霍元甲
“者 , 其静如动 , 其动如静 , 动静循环 , 相连不断 , 则二气相交 , 而太极之象成 。 ”
“无形无象 , 全体透空 。 ” “空而不空 , 不空而空” 。 “借假修真” 。
论学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 学者多于牛毛 , 成者少于麟角 。
“不到总是迷 , 一层不到一层迷 , 一处不到一处迷 , 处处不到处处迷 。 ”
“善学者 , 必以理为尚 。 ” 拳无功 , 一场空 。 做大起于细 , 做难起于易 。 合抱之木 , 生于毫末 ,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总体论:
“虚静为本 , 虚无不受 , 静无不待 , 知虚静之道 , 乃能终始”
极柔即刚极虚灵 , 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 , 待机而动如猫行 。
“ , 缠法也 。 ”“缠丝者 , 运中气之法门也 。 ”“沿路缠绵 , 静运无慌 。 ”
螺旋中开 , 螺旋中合 。 目平视前 , 光兼四射 。
不善松活 , 就谈不上弹抖 。 收之 , 气归丹田;发之 , 气贯四梢 。 一节动 , 节节动 , 节节贯串 。 一处不对 , 全身不对 。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 合则太极 , 分则阴阳 , 动则螺旋 。 慢中求功 。 练拳能得法 , 功效自不差 。 先求开展 , 后求紧凑 。 有准顶头悬 , 腰之根下株 。 上下一条线 , 全凭两手转 。 “空空地摸 , 空空地练” 。 “呼吸通灵 , 周身无间” 。
主腰裆:
神仙留下健身方 , 开裆下跨最为良 。 腰裆膝发动机 。 内不动 , 外不动 , 腰不动 , 手不发 。 腰胯微转鸟难飞 。 意领形 , 腰走劲 。
发劲要主宰于腰 , 结合丹田带动 。 沉左臀翻右臀 , 沉右臀翻左臀 。 左发右塌 , 右发左塌 。 裆内自有弹簧力 , 灵机一转鸟难飞 。
主手脚:
五指撑开 , 似刚似柔 , 力须到指 , 不可强求 。 两臂弯曲如半圆则力实 。
两膝常常里合 , 两脚常常里扣 。 上节不明满腹是空 , 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
主技击:
“太极无手处处手” , “浑身无处不丹田” 。 欲要打得险 , 还须脸对脸 , 欲要打得美 , 还须嘴对嘴 。 “不引不能空 , 不空不能击 。 ”
来 , 则顺势捋;去 , 则顺势去 。 处处是蓄劲 , 处处能放劲 。 能吞方能吐 , 能卷方能放 。 静若处女 , 动如脱兔 。
欲要先给 , 欲顺先逆 , 欲逆先顺 , 要多少给多少 , 半点也不多给;给多少要多少 , 半点也不多要 。 要哪儿给哪儿 , 得哪儿打哪儿 。
随人所动 , 随屈就伸 。 能引进落空 , 才能四两拨千斤 。 周身柔软似无骨 , 忽然放出都是手 。
善用刚柔者 , 到达落点时用刚 , 如蜻蜓点水 , 一沾即起 , 这是表现刚点的正确形象;在一切行气运动时用柔 , 如车轮旋转滚走不停 , 这是表现柔点的正确形象 。 故曰:行气用柔 , 落点用刚 , 这是划分刚柔的界限 。
远拳、近肘、贴身靠 。 得实不发艺难精 。 不占人先、不落人后 。 遇虚当守、得实即发 。 虚极实生 。 初实可摧 。
拳打不知 。 巧拿不如痴打 。 人无刚骨 , 安身不牢;拳无刚柔 , 出手无效 。 顺人之势 , 借人之力 。 打实不打虚 。
手起如箭落如风 , 追风赶月不放松 。 接手半边空 。 四梢空接手 , 一接点中求 。 肘空一大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