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太极拳-吴国忠 太极拳与气功同练好

有人问:练习可以同时练习吗?《中华》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 。 我是既练太极拳 , 又练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 以资交流 , 并向专家请教 。
一般认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 , 气功是静中求动 , 两者相反相成 , 我也一贯持此看法并加以实践 。 但近来我在想 , 这两者的动与静二样吗?:首先 , 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 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 , 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平静 , 气功静的是肢体外表 , 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 。 其次 , 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以静御动) , 静不是目的 , 它真正追求的目的 , 也是内气的动 , 心平气和(静) , 才能很好地运用意念(用意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达到内气运动 。
由于这两者都是以促进内气运动为目的 , 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功效;对于养生来说 , 不但可以同练 , 而且最好同练 。 为什么?
因为太极拳要达到内气运转比较费时 , 光是练拳架从不会到精熟 , 在业余条件下 , 没有几年是不行的 。 而练站桩身上没动作 , 专心松静 , 用意念 , 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 , 一门心思;就比较容易“得气” 。 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真切感受 , 便能帮助你在练太极拳时 , 通过放松用意不用力 , 再配以拳势呼吸 , 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流动 。 再反过来 , 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 , 忽左忽右;忽进忽退 , 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 。 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 , 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 , 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 , 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 。 但我的这种”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 , 以及来龙去脉 , 既不大容易弄清楚 , 又难操作 , 弄不好还要出偏等 。 我是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 , 既可按身体需要随便选择 , 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单调乏味 。 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 , 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 , 气沉丹田(升 , 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 , 沿任脉及四肢内侧) , 吸蓄呼发 , 让内气“满身能跑” , (杨澄甫语) 。 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 , 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 , 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 , 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 , 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练太极拳也好 , 练气功也好 , 能明白这个理 , 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 , 信心十足 。 倘或一知半解 , 难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

1990年1月26日马来西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演讲全文
首先向大家抱个小歉 , 因为连续五个月来一直不停的讲话 , 尤其这次我去中国大陆看我妈妈 , 我们已经四十一年没见面了 , 所以回到家里免不了彼此之间情绪激动 , 讲话也多了 , 加上气候不同 , 喉咙给伤到了 , 所以今天晚上讲话有点破音 , 各位同学如果听不清楚可以问问老同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