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菌中毒

本文转自:云南省健康宣教中心
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 其中已知毒菌有200余种 , 还有许多未知其毒性 , 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危及生命 。 正确辨别和加工野生食用菌 , 才能安心享美味 。
如何预防菌中毒
野生菌的种类
常见的无毒野生菌包括:鸡枞菌、干巴菌、奶浆菌、松露、松茸、鸡油菌、青头菌等 , 是可食用野生菌 。
常见的毒菌包括: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火炭菌)、毒红菇等 , 人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 , 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
容易误食的有毒野生菌是哪些?
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白毒伞 。 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 , 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 , 甚至100% 。 其中 , 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拟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等 , 形态与鸡枞很相似 , 因此捡食要注意辨别 。
亚稀褶红菇: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 , 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 , 它属于火炭菌家族里的有毒菌 。 火炭菌家族里的有毒菌和可食用菌在外形上非常相似 , 不易区分 , 因而建议这类菌子都不要食用 。
如何安全识别野生菌?
1、采拾或购买菌子时 , 选择曾吃过并已证明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 , 不确定的不要 。 尽量购买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较为安全的菌类 。
2、不要采拾或购买有明显腐烂或变质的野生菌 。
【如何预防菌中毒】如何预防菌中毒?
1、不同种类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 , 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 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
2、烹调菌子的方法要得当 , 一定要煮熟炒透 。
3、吃菌子时不饮酒 。 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 , 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 , 进而引起中毒 。
如何预防菌中毒
发生菌中毒有些什么症状?
食用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 根据毒素成分 , 中毒类型大致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这4种 。
绝大多数人是胃肠炎型中毒 , 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 , 少数为神经精神型 , 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 , 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 , 中毒严重者 , 会引发急性肾衰甚至休克死亡 。
发生菌中毒怎么办?
发生菌中毒 , 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 若不能及时就医 , 在家里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 , 进行催吐、导泻等处理 , 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 , 减轻中毒程度 , 防止病情加重 。 经过这些处理后 , 还是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
在转送过程中最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 , 以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