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松静功? 放松功的练法

放松功是初学气功的人一般应首先学习掌握的入门功法 , 是一种采用或卧、或坐、或站等姿势来练习的静功 。 也是深入学习高级功法前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 一提起放松功 , 一般人多容易理解为只是放松肌肉 。 其实放松功要求的不是单纯的肌肉放松 , 也同时要求精神的放松 , 甚至可以说精神放松是练好放松功先导和基础 。 只有精神真正做到放松了 , 肌肉才能达到很好的放松 。
所谓精神的放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摆脱与练功无关的杂念 。 这主要指初学气功时 , 意念常常一时达不到专一 , 而有时越想专一 , 杂念反而会纷沓而至 。 二是防止和消除放松时产生的紧张 。 所谓放松时产生的紧张是指有的人因练功心切 , 想尽快地达到目的 , 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 , 越想放松 , 精神和肌肉反而越紧张 。 消除这两种状态的方法之一是将意念集中到身体一个接一个放松的部位上 , 去仔细体查每个部分放松时产生的感觉 。 这样 , 自然而然就阻断了其它杂念的产生 , 达到精神放松 。 所谓肌肉的放松是要做到在保持练功体势的基础上相对地放松 。 这种放松并非是松懈瘫软 , 因为要保持一定的练功体势 , 肌肉必然有一定的紧张度 。 然而这种肌紧张又不是僵硬 , 达到恰好能保持体势即可 。 这种肌肉状态就是平常所说的“松而不懈 , 紧而不僵” 。
下面介绍练放松功的具体方法:
【如何练好松静功? 放松功的练法】 呼吸:自然呼吸 。
姿势:卧位、坐位、站位皆可 。
意念:按着下面介绍的顺序想象身体各部的肌肉 , 尽量促使肌肉放松 , 并同时仔细检查肌肉放松时的感觉 。
放松肌肉的方法:轻闭双眼 , 从头顶开始按序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想象并放松 。
头顶、前额、眼眉、眼睑、眼球、鼻子、嘴唇、面部、下颌、颈部、两肩、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指、前胸、两胁、上腹部、下腹部、项部后背部、腰部、臀部、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两脚 。 如此放松可反复多次 。 为加强放松效果 , 可在想象到每个部位时默念“松”字 , 也可同时播放轻音乐 。
放松功对消除疲劳 , 恢复体力有较好的效果 。 对消除紧张、促进睡眠也很奏效 。 失眠患者可在晚间上床后练习放松功 , 常可随着心身的放松 , 很快入眠 。


松静功是比放松功更进一步的功法 。 放松功强调的是心身放松 , 而松静功的核心是在放松功的基础上 , 神志越来越宁静 , 逐渐达到气功态 。 所谓神志的宁静和气功态是指意识由普通的清醒状态进入到似睡非睡 , 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 。 在这种状态下 , 练功人除自知自己是在练气功外 , 大脑皮层的其它部位进入到主动休息抑制状态 。 当练功人处于这种状态时 , 身体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舒适感 。 身体的感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 以听觉为例 , 即会感觉外界的声响变得遥远微弱 , 甚至完全消失 , 呈现“虽有惊雷而无动于衷”的现象 , 又可对要想主动感知的事物感觉的极其清晰敏锐 , 达到“金针落地亦能闻其声”的程度 。 上述状态被气功界称为“入静状态”或“气功态” 。 而从现代心理生理学角度来看 , 它在实质上属于自我催眠状态 , 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
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各种意守法 。 这种方法是在放松功对心身放松的基础上 , 主动地将意识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 。 这个对象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 如一个病变的脏腑、经络、一个穴位 , 也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客观事物 , 如一盆鲜花、一幅壁画、一件令人陶醉的往事等等 。 这种意守法应该是在心身真正放松后自然呈现的 , 而不是强行追求所能达到的 。 对意守的对象又要做到“似有意 , 似无意” 。 没有意念是不可能的 , 而意念太重也不是好事 , 或可使意念的内容消失 , 或可使气功态时意守的对象在意识回到清醒状态时也无法消失 , 转化成一种练功偏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