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吐气也 散步都是锻炼

我们都听说过饭后散步一小时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说法 。 散步锻炼法是一种有氧训练, 主要作用是可调节心脏功能, 调节神经系统平衡, 利于胃肠消化与排泄, 放松身心, 延缓大腿功能衰老等 。 这里介绍6种散步锻炼法:
1、高血压步:迈小步, 脚跟先着地, 再慢慢过渡到脚掌, 80步/分钟, 自然呼吸, 每次15分钟左右 。 利于身心的放松 。
2、肩周炎步:保持60步/分钟行走, 出左脚时, 向左转动肩膀, 右手摆臂到腹前, 左手到背后, 然后出右脚、动作同前, 方向相反 。 对恢复肩关节功能有益 。
3、腹按摩步:保持40步/分钟, 每走一步, 双手重叠沿肚脐周围按摩一圈, 其他要求同高血压步, 能增强消化功能, 减掉腹部脂肪堆积 。
4、甩手拍打步:行走时以腰为轴, 带动肩与两臂向两侧摆动 。 当右转时带动右前臂及手拍打腰部, 左手拍打腹部 。 左转要领同上, 方向相反, 增强肌肉关节功能, 有减肥健美之功效 。
5、竞走步:迈大步, 脚跟先着地, 行走时, 腿部绷直, 扭腰动臀, 自然屈肘摆臂, 利于腰、腿、臀部健美, 及坐骨神经痛练习 。
6、爬行:两手及两膝着地爬行, 25步/分钟 。 调整情绪, 增强冠状动脉血液供应, 可防治冠心病、颈椎病、腰肌劳损, 以及胃、子宫、肾下垂等症 。



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类功法 。 据考, 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 。 具体的操作方法始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 吐气六 。 纳气者谓吸也, 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吐气也 。 ”自隋以来, 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 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 。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 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 ”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
一、功法
(一)预备式
两脚平站与肩同宽, 头正项直, 百会朝天, 内视小腹, 轻合嘴唇, 舌抵上颚, 沉肩坠肘, 两臂自然下垂, 两腋虚空肘微屈, 含胸拔背, 松腰塌胯, 两膝微屈, 全身放松, 头脑清空, 呼吸自然平稳, 切忌用力, 应体现出头空、心静、身正、肉松之雅境 。 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 。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 待体会到松静自然, 气血和顺之时再开始练功 。
(二)操作要点
呼吸法:自然呼吸, 先呼后吸 。 待心平气和, 呼吸匀细, 若有若无之时, 进一步调整为腹式呼吸 。 吸气时将气引深, 两唇轻合, 舌抵上颚, 横膈肌下降, 由胸腔沉入腹部, 腹部自然隆起, 腹肌放松, 空气自然吸入, 全身所有肌肉都要放松, 思想也随之松弛 。 呼气时读字, 同时提肛缩肾, (收腹敛臀, 阴上提), 横膈肌上升, 重心后移至足跟 。 念某一个字时, 从它相关经络的井穴引地气上升, 脚趾轻微点地 。 气吐尽则胸腹空, 万不可着意, 否则呼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行, 留于头部易头晕, 留于胸部易胸闷 。 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 无意便是顺其自然 。 头脑空, 肌肉松, 头顶悬则气下沉 。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
每个字读六次后需调息一次 。 其方法是吸气, 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 手心向下, 待腕与肩平时, 以肘为轴转小臂使手心翻向上, 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 掌心相对, 高不过眉, 向中合拢至两掌将要相相合时, 再向内划弧, 两手心转向下, 指尖相对;呼气, 两手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 两臂自然下垂, 恢复预备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