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怎么写好作文,小学怎么样写好作文( 五 )


北宋的诗人秦观(字少游) , 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齐名 , 由于他们共同尊奉苏轼(苏东坡)为师 , 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土 。 据《花庵词选注》说 , 苏东坡在四学士中最喜欢秦观 , 对他的诗文常常赞誉不已 。 有一次 , 秦观从会稽远路回京后 , 前去拜望苏轼 , 正巧晁无咎也在座 。 大家谈起了创作 , 东坡问少游近日作了哪些诗词 , 少游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小楼连苑横空 , 下窥绣毂雕鞍骤”几句 。 东坡听了微笑着说道:“十三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 。 ”缺点是“字多意少” 。 秦观也问东坡近日作品 , 苏轼念了一首:“燕子楼空 , 佳人何在 , 空锁楼中燕 。 ”晁无咎听了高兴地说道:“三句话说尽了张建封燕子楼的一段故事 。 ”两人十分叹服 。 像这样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名气的人 , 同是用了13字 , 尚且反映出不同的效果 , 我们这些人在写文章选用词句时 , 就更不可不多费点斟酌 。 要尽量做到运用极其精练的文字 , 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 , 去掉“字多意少”冗长拖沓的毛病 。
我们在写文章叙事时 , 免不了要用到一些典故 , 这些典故一定要有出处 , 让人们一看就能明白 , 理解为什么要用 。 但是 , 也大可不必拘泥 。 据说 , 苏轼在一次应考中 , 作了篇春秋大义之文 , 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当尧之时 , 皋陶为士 , 将杀人 , 皋陶曰“杀之三” , 尧曰“宥之三” ,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 , 而乐尧用刑之宽 。 四岳曰“鲧可用” , 尧曰“不可 , 鲧方命圮族” , 既而曰“试之” 。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 , 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 , 盖亦可见矣 。 考官梅尧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 , 但对取典拿捏不准 。 在苏轼拜见他时 , 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 。 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 ”实际上 , 上面典故出自《礼记》 , 发生在周公身上 , 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的身上了 , 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尧臣 , 可见功力非凡 。
这就是说 , 为了达到文章效果 , 也不一定都那么死板 , 也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 以达到文章的更好效果 。
这里要强调 , 写不同的文章 , 手法是不同的 。 说明文是以说明问题为主 , 基本是论述、说明问题 , 说明某种事物 , 一般不用抒情 , 少有议论;叙述文以叙述为主 , 讲清事情的起止始末 , 适当议论 , 而少有抒情的文字;抒情散文是以抒情为主 , 加以适当的叙述和议论 。 但做为我们平时写文章 , 似乎可以不必那么刻板 。 当然 , 说明文和叙述文都属于散文范畴 , 但抒情散文有它的独特的地方 , 我们不妨重点说一下:
抒情散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诗 , 所以抒情散文也叫做散文诗 , 但它不讲韵律、不求押韵 。 可是 , 它有诗的意境 , 诗的韵味 , 诗的句式 , 就是它具备了诗家三味 , 简言之就是它意浓、语浅、情真 。 而那些最普通的语言 , 往往最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 散文虽称散 , 是形散而意不散 , 按着《文心雕龙》的思想 , 散文是有心的 。 散文的心 , 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 一切的展开都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 文心是支配通篇文章的总司令 , 所以在写散文的的时候 , 叙述也往往多比喻、夸张、排比之之类的句子 , 抒情热烈奔放 , 爱恨寓于字里行间 , 议论也往往含有很浓的激情 。 但这些都必须汇聚于一心 , 不离主题 , 像一个人似的 , 全身由心脑支配 。 散文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为根本 , 既可以夹叙夹议 , 又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间错 , 也可以边叙、边议、边抒情 。 总之 , 抒情散文是以情赢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