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症状 调理脾虚的方法

肢体乏力,慵懒无神,皮肤松弛没弹性,四肢浮肿、舌头边缘有齿印,出现这种状况的女性往往就是虚胖而水肿 。要解决虚胖,坚持体育锻炼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中医认为,一定要健脾祛湿,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功能不足 , 体内水湿运化不畅,体内水分无法正常代谢 , 都滞留在体内,加重身体的湿气,这才有了“连喝水都长胖”的囧事 。
数一数脾虚你占了几条?
虚胖竟是脾虚惹的祸 。这是很多胖子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一旦人体发生脾虚后,就会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留而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的状况 。一般来说,你是不是有脾虚的状况,可以从以下四个特点加以辨认:
1、清晨起床,刷牙时发现舌头上有齿痕 。
脾与口唇有密切关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 , 如果唇色淡白,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 , 口淡口苦,这说明体内有脾湿 。
2、上厕所后,发现大便黏在马桶上 。
在夏季 , 贪凉吃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湿困脾,水湿不能正常被带走 , 寒湿向下注入大肠就会让大便带水湿,变成软而不成形稀便,或者黏着在马桶上 。
3、食欲差 , 吃一点就撑肚子 。
虽然大多数人在苦夏里 , 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状况,可是脾虚的人他们这种问题更为严重,不但吃得并不多 , 饭后还常常有饱胀的感觉 。
4、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 。
【脾虚的症状 调理脾虚的方法】脾胃功能正常的人,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 , 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 , 就可导致水液滞留,导致身体水肿 。
给身体“脱水”:一燥二温三去湿
要解决虚胖,减掉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消除水肿,就一定要先健脾益气 , 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保证体内水湿运化通畅 。由于脾虚与水湿关系密切,所以应结合具体症状 , 给予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健脾祛湿 。所以 , 常用的健脾理气之品,多数是具有辛香味,且具有发散、行气之功的药材,比如砂仁、陈皮等,适当配合理气药材,以益气健脾为主,如山药、薏米、大枣、扁豆等,此时切不可滥用苦寒泻下的药材 , 否则必然加重湿气 。
基本方:
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 。益气健脾,适于脾虚诸证 。
参苓白术散:药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健脾补气,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症的常用方 。
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 。先煎薏苡仁,再放入莲子肉,等粥成后加入冰糖食用 。健脾祛湿,是很好的药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