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有哪些食疗方法

脾胃不和症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 , 呕吐等症 。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 。
症状混淆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 , 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 , 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 , 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 , 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 , 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 , 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 , 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 , 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 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 , 食少,神疲乏力 , 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 , 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 , 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 。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 。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表现
脾胃不和的症状:
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 , 易感冒发烧 。
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
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
4、夜眠欠安、脑袋出汗 , 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
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
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
【脾胃不和有哪些食疗方法】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 , 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 。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 。
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 , 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 。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 。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
食疗
绿豆粥
用料:绿豆100克 , 粳米150克,白糖15克 。
制法:绿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时加入白糖,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 。
功用:和脾胃 , 祛内热 。
适用症:适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力弱 , 经常性口腔溃疡,反复不愈 。
凉拌芫荽:鲜芫荽150克,生姜15克,红辣椒2只 。将三者洗净,沥水;生姜、红椒均切丝,再用温开水浸泡芫荽、姜丝、红椒丝30分钟后,沥干水装盘 , 加人精盐、香麻油适量拌匀即可 。此肴具有开胃醒脾 , 和中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纳差,食欲不振 , 脾胃不和等病症 。
芫荽猪肝汤:鲜香菜100克,鲜猪肝250克,生姜适量 。将芫荽洗净,猪肝洗净切片,生姜切碎;精油烧热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入猪肝、生姜,猪肝将熟时入芫荽、精盐即可 。此汤具有补肝和胃,促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暧气泛酸,不欲饮食 , 眩晕等病症 。
红梅萝卜团:
大萝卜100克,冬菇、冬笋各50克,鸡蛋1枚 。萝卜洗净切成细丝,下沸水体透,置凉水中浸泡,捞出挤干水分 , 放在小盆内备用;冬菇、冬笋洗净切成末,与萝卜丝一起,加精盐、味精、麻油调料拌均匀,做成萝卜球;鸡蛋磕人碗内,放淀粉 。面粉拌匀备用;炒锅放油,烧热后把萝卜球粘鸡蛋糊,下油锅后下番茄酱煮片刻,即可食用 。此肴制作精巧,味道鲜美 。具有养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常食可治疗疾热、肺热咳嗽,胃热,脾胃不和等病症 。
分类:1,脾气虚弱,,脘腹胀痛甚或腹泻便秘,嗳气,恶心,轻度水肿 。2 , 脾阳虚,脘腹胀痛甚或腹泻便秘 , 嗳气,恶心,轻度水肿,形寒肢冷,被冷,喜欢喝热水 。3,中阳不升,除以上症状,以脱肛,阴挺,胃下垂 , 滑胎为辨 。4,胃阴虚,胃中嘈杂泛酸,上火,喜欢喝冷水 。5,肝气犯胃,情绪易激动,胁肋痛,口苦胃酸,舌红苔黄,脉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