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怎么治呢?

鼓膜是耳朵的一道屏障 , 别小看这一层薄薄的膜,如果出现鼓膜内陷,或者鼓膜穿孔的话,可能会对听力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 但是多数人总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出现了鼓膜内陷的现象,尤其是当洗澡的时候,水流进耳朵里很容易引起耳朵感染,那么鼓膜内陷该怎么治疗呢?
所谓鼓膜内陷,是指鼓膜偏离正常位置,向鼓室腔内陷 。当医生检查鼓膜时 , 可以见到正常鼓膜有3个重要的标志:
【鼓膜内陷怎么治呢?】锤骨短突 , 位于鼓膜紧张部前上方 , 呈点状突出;锤骨柄,自短突向后下方呈细条状,色浅黄;光锥,光线照射鼓膜后,自鼓膜中心向前下方构成三角形光反射区,称为光锥 。如果发现锤骨短突特别突出,锤骨柄呈水平位 , 光锥消失或变形时 , 这就是鼓膜内陷了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室和耳咽管 。
外耳与中耳的分界是鼓膜 。中耳腔借与咽部之间的耳咽管(又称咽鼓管)与外界大气压相通,耳咽管在每次吞咽动作时开放一次,中耳腔的压力就是依靠耳咽管的定时开放与大气压之间保持平衡的 。在耳咽管炎症时,由于肿胀致使耳咽管堵塞,中耳腔内的压力由于其气体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逐渐下降而呈现负压 , 鼓膜被负压吸引而向内下陷,并且活动受到了限制 。
出现了鼓膜内陷,应当对症治疗 。如患分泌性中耳炎、咽喉部疾病或鼻炎,则要先把这些病治好 。其次是采取咽鼓管吹张法来畅通咽鼓管 。具体做法是:
捏住鼻孔屏住呼吸向外鼓气,但用力一定要适当,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完成,如果用力过猛,容易造成鼓膜破裂 。用此法应时注意,由于存在着将鼻咽部的感染传致中耳的可能,尤其是鼻、咽部有炎症分泌物较多时 , 不要做捏鼻鼓气的动作 。咽鼓管发炎堵塞的急性期和感冒引起的鼻堵塞 , 不要做通畅度检查和吹张术,也不可过分用力擤鼻,此时应及时点些麻黄素一类粘膜收敛药,以保持鼻腔通畅,防止并发中耳炎 。
鼓膜内陷不可小视 ,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 , 最好到专业的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要注意对耳朵的保护,耳朵中的很多器官都比较娇嫩,最好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导致出现意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