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棉棒掏这里危害太大了

用棉签掏哪里危害特别大了呢?在生活中,棉签被广泛的应用,很多人都喜欢用它来掏耳朵,那么,你知道常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掏耳朵呢?掏耳朵的误区有哪些呢?掏耳朵的正确方式是什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不少人掏耳朵掏出问题来了,使得耳朵听力受损,面对这种现象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掏耳朵?
常用棉签掏耳朵大爷差点病危,耳洞里取出4个棉球
用棉签掏耳朵 , 是不少人的习惯 。不曾想,一老人,就因为爱用棉签掏耳朵,差点病危 。原来 , 该老人常年患有中耳炎,入夏后时常感觉耳朵疼痛瘙痒,他就天天用棉签掏耳朵 。
却不料耳朵疼痛加剧,到医院检查,耳道乃至听小骨都被脓肿侵蚀 , 而罪魁祸首居然是藏在他耳道深处的4个棉球 。
耳朵痛痒难忍,数次用棉签止痒却无效
65岁的冯大爷,近年来他常受中耳炎折磨 。进入夏季以来,可能由于出汗多,冯大爷的耳朵又出现了疼痛感 。每到下午时分,冯大爷就感觉左耳里面阵阵疼痛 , 他数次用棉签深入止痒,却总是不见效 。
冯大爷回忆,大约从10多天前开始,耳朵疼得愈发厉害,实在是忍受不了 。“夜里躺在床上,左耳还是疼,常常害得我难以入睡 。”身体不适,给冯大爷心理增加了不小的阴影 。
万般无奈下,他接连看了几家医院,医生按照治疗中耳炎的方法,给他进行了消炎挂水,然而,左耳的不适感依然没有消除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冯大爷还发现,自己的脸连带着也很疼,直接导致嘴巴张不开 , 吃饭都困难,“我最近脾气不好 , 老是对老伴、子女发脾气,与疼痛、心情烦躁有很大的关系 。”4天前,在家人的督促下,冯大爷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
耳里骨头都烂了,从他耳朵里取出4个棉球
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为冯大爷进行了诊治 。冯大爷左耳和脸部连续疼痛了10多天 , 应该不是中耳炎这么简单的问题 。随后,主任医师建议冯大爷做下CT与核磁共振 。
结果出来后,医师发现,冯大爷的腮腺深叶有很大的脓肿 。也就是说,冯大爷并不仅仅是耳道里的问题,脓肿和感染已经长到了脸部的前下方 。
前天,几名耳鼻喉科医生为冯大爷实施了手术 。在显微镜下,医生打开了他的耳道,深入探测后发现,冯大爷外耳道深部有一团团的白色棉球 。
医生用专业的设备 , 为他取出棉球,这一?。谷〕隽?个棉球 。棉球取出后,关兵又为患者进行了病变清理,将大脓肿切开引流 , 彻底消除了后患,整个手术用时1个半小时 。
几名医生都大吃一惊 , 和常人不一样的是,冯大爷的耳道前壁与听小骨都烂掉了 。
医师说,原本脓肿可能只在耳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 , 炎症愈发严重,炎症致使患者听小骨和耳道前壁骨头烂掉 , 脓肿穿过耳道前壁 , 直达患者脸部前下方,这才致使患者无法吃饭,张不开嘴 。
最好别用棉签掏耳朵
医师说,患者本来就患有中耳炎,加上掏耳不当,棉球遗留耳内时间过长,引发炎症,并穿破了耳道前壁,导致脓肿在患者脸部腮腺前叶形成,如果再拖延不治,脓肿甚至会跑入脑中,引起耳源性脑脓肿 , 还可能诱发面瘫、眩晕等 。”
其实,近年来在耳鼻喉科,收治的棉球遗留在耳朵里的病例还真不少,每年都能发现几十例 。一些劣质的棉签稍有不慎,顶端的棉球就会遗留在耳道内,带来后患 。
建议市民,尤其是中耳炎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一旦发现耳朵流出脓液,要及时就医 。在清理耳朵时 , 市民最好使用专门掏耳朵的工具 , 为了安全起见 , 不要使用劣质棉签 。
大多数人不知道,经常掏耳朵不仅会影响听力 , 更严重的是还能致癌,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吧!
掏耳朵影响听力?千万别这么掏
很多人会在耳朵痒时,顺手拿起棉签、发卡、挖耳勺等掏耳朵,有的家长还会定期给孩子掏耳朵 。用棉签掏耳朵会适得其反 , 不当掏耳朵还会引起疾病 。例如下面说到的这位大妈……
大妈频繁掏右耳导致癌变
徐大妈没事时喜欢拿挖耳铁勺掏耳朵,慢慢养成了习惯 。后来,耳朵痒得更厉害了 , 越痒越想掏 。直到两个月前 , 她发现右耳里流水、流血,轻轻一碰就很疼,去诊所打针、吃止疼药未见好转 。
经CT扫描发现 , 她的右外耳道壁骨质有轻微破损,像被虫子咬了一样 。医生给做了活检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是外耳道鳞状细胞癌,而且很可能已经转移到了腮腺 。
耳屎是怎么形成的?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 。
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 , 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
耳屎,挖还是不挖?
其实,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频繁挖耳的,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 。
多数情况下 , 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 , 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
别这么掏耳朵
如果方法不当 , 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 , 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使用尖锐的挖耳器具,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
居家挖耳小窍门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 。医介绍了一种居家挖耳小窍门 。
如果耵聍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时候用纱布、手绢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矿物油、婴儿油 , 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来软化耵聍 。
具体做法是将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挤2-3滴油到患耳内;5分钟后将头换一个方向,患耳朝下 。这样 , 耵聍软化后就自己流出来了 。
医生 , 请帮我掏耳朵
过多的耵聍和耳道内脱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硬块将外耳道完全堵塞医学上称为耵聍栓塞 。
耵聍栓塞后声波不能传入 , 从而使听力下降 。当耵聍位置较深,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有时甚至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 。洗澡、游泳等致耳道进水时,耵聍块遇水膨胀,耳聋明显加重 。
耵聍栓塞后,必须由医生来处理 。医生会用特制的器械将耵聍安全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皮肤娇嫩,且外耳道发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伤到外耳道皮肤,轻者引起皮肤发炎;重者伤到鼓膜,会影响到孩子听力 。
再者,自行掏耳时,器械若没有做好消毒,还易使细菌进入耳朵,引起耳朵发炎 。因此建议,孩子耵聍过多,可到医院耳鼻咽喉科,让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耵聍,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
不要往耳内放异物
往耳内放置异物多见于儿童,好奇是主因 。耳内放异物,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 久而久之孩子忘记了,但若出现耳朵疼痛、耳闷、耳鸣,孩子向家长反映时,家长需留个心眼,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
因为异物长时间不取出,有的可能腐烂,导致发炎、鼓膜穿孔 。因此,家长需告诫孩子不要往耳内放豆子、玻璃珠等物品 。
耳朵千万不要频繁的去掏 , 其实 , 耳屎对耳朵也有一种保护作用,因此,耳朵还是脏点好,不宜过于干净 。
【用棉棒掏这里危害太大了】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 , 你知道用棉棒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了吗?耳朵是人体比较重要的部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小心的使用我们的耳朵,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就出现耳鸣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平时没有注意保护耳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