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有哪些特点

人体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应答的过程往往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和破坏,损伤和破坏就会引起肝组织发炎,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肝功能检查异常,这种新近发生的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就称为急性病毒型乙型肝炎(简称急性乙肝) 。
1急性乙肝的临床表现急性乙肝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如急性甲肝、急性戊肝等)表现并无显见的差异,细心检查,尤其在病史中仍各有特点,而后需血清标志物确定 。急性乙肝潜伏期45~160日,平均90日 。感染的病毒量可能是潜伏期差别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大量输血或针刺传播都可以有或长或短的潜伏期 。
发病的初期阶段为黄疸前期;有非特异的前驱症状,与短暂的病毒血症相应的低热 , 关节酸痛,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同时有不适、疲乏,突出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黄疸前期可发生肝外病变和血清病样综合征:关节痛和关节炎、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炎性病变、肾脏病变、紫癜、浆液膜炎、心肌炎、胰腺炎等,但我国病人少见 。黄疸前期症状的轻重和时间长短可有很大不同,可自数日至2周 。也可无明显黄疸前期,直接出现黄疸为最早的症状 。发病的第二阶段为黄疸期:最初发现常是尿黄,反映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继而巩膜和皮肤黄染,粪便颜色变浅 。黄疸1~2周达高峰,此时大多热退、胃肠道症状明显好转 。食欲好转是病情由极期开始缓解的常见标志 。肝脏轻度肿大、质软 , 有触痛和叩击痛 。小部分病人肋下可触及脾脏 。血管蜘蛛病可短暂出现 。黄疸的消退要比其上升的时间缓慢得多,整个黄疸期1~6周 。发病的第三阶段为恢复期:随着黄疸的消退,症状逐渐好转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逐渐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胆红素下降常早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病人在3~4个月恢复 。小儿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比成人要快 。在恢复期中病人仍可有疲乏和不适 。临床和血清学恢复后,肝组织病变减轻,但完全恢复须在半年以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