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秘方-芦灵丸

芦灵丸
【方源】
《自拟芦灵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0例》[佘万祥,等.四川中医,2004,22(11):49-50] 。
【组成】
芦荟、灵芝、虎杖、垂盆草、葛根、连翘、五味子各30g,白芍、茯苓、丹参各15g , 柴胡、鸡内金各10g 。
将以上诸药除灵芝、虎杖外,在6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剩余粗纤维与灵芝、虎杖加清水共煎两次,每次1小时 , 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原药1g,与上述药粉泛丸如绿豆大,60℃烘干,分装即得 。每次口服5g,每日3次 。
【功效】
养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
【验案】
薛某 , 男 , 37岁,2001年3月26日初诊 。
主诉:患乙肝2年余,因劳累而致病情复发半个月 。
检查:右胁隐痛不适,饮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体倦乏力,小便色黄 , 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滑 。肝肋下2cm,剑突下3.5cm,质II度,脾肋下未及 。肝功能:ALT 358U/L,TBIL 18.5μmol/L , 余均正常 。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 。HBV DNA阳性 。B超:提示慢性肝病,胆囊炎 。
中医诊断:胁痛(湿热内蕴,肝脾失调,正气受损) 。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
治则:扶正解毒 , 疏肝运脾 。
方药:芦灵丸 , 口服 , 每次5g , 每日3次 。
二诊:10天后右胁隐痛、乏力纳少、脘腹作胀明显好转 。
三诊:继服2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ALT 65U/L,TBIL正常 。仍予本丸续服1个疗程 。
四诊:肝肋下2cm,剑突下3cm,质I度 。肝功能示ALT、TBIL均正常 。乙肝五项HBsAg、抗-HBe、抗-HBc均阴性 。HBV DNA阴性 。B超示:肝病性胆囊炎 。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本丸1个疗程,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按语】
芦灵丸中灵芝、五味子、白芍、茯苓、鸡内金养肝健脾以扶正;芦荟、虎杖、垂盆草、葛根、连翘清热利湿解毒以祛邪;丹参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柴胡疏肝理气 。全方共奏扶正解毒 , 疏肝运脾之功 。纵观本方,养肝健脾补而不腻 , 清热利湿解毒而不伤正,通过扶正祛邪,达到保肝降酶,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从而使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阴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