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活中的茶叶你知道多少种?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 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 , 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 , 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 , 绚丽多姿茶文化 。”
擂茶 。顾名思义 , 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不过 , 擂茶有几种 , 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 , 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 , 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 , 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 , 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 。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 , 然后冲上沸水饮用 。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 。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 , 二要慢咽 , 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 , 心旷神怡”之感 。
龙虎斗茶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 , 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 , 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 , 全身便会热乎乎的 , 睡前喝一杯 , 醒来会精神抖擞 , 浑身有力 。
【中国人生活中的茶叶你知道多少种?】竹筒茶 。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 , 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 , 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 , 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 , 有有清花的竹香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
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 , 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 , 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 , 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 , 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 , 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 , 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 。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
盖碗茶 。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 , 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 。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 , 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 , 并用双受托碗捧送 , 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
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 。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 , 储存在容器内备用 。要喝茶时 , 就取一些放入杯中 , 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 , 边饮边用茶匙舀食 , 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
虫茶 。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 。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 , 浇上淘米水 , 让其自然发酵 。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 , 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 , 生育繁衍 。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 , 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 。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 , 后放入适量虫茶 , 盖好杯盖 。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 , 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 。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 , 沁人心肺 。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 , 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 , 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
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 , 撒上适量的盐 , 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 , 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 。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 , 由于像腌白菜一样 , 所以叫腌茶 。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
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 , 等砂罐烤温热了 , 再把茶叶放进去 , 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 , 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 , 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 , 盖上罐盖 , 闷上三分多钟 , 砂罐茶便沏成了 。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 , 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 , 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 , 无比畅快 。
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 , 风味各异 , 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 , 头道茶为苦茶 , 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 , 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 , 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 , 此茶味浓且苦 , 故称苦茶 。第二道茶为甜茶 , 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甜滋滋的 , 故称甜茶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 , 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 , 饮之使人回味 , 故称回味茶 。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 , 并用三道茶待客 。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 , 苦尽甜来 , 令人回味无穷 。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
土锅茶 。用土锅或主罐烧水 , 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 , 并继续加水烧 , 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 。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 , 并称它为“土锅茶” 。
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 。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 , 在锅中熬煮后 , 用竹筛滤出茶渣 , 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 , 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 , 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 , 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 。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 。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
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 , 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 , 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 , 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 , 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 , 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
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 , 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 , 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 , 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 。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 。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 , 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 , 一直到吃饱为止 。
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 , 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 。这种茶色如琥珀 , 昧酽香高 。由于在铁板上烘烤 , 所以叫铁板茶 。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
功夫茶 。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 。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 , 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 , 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 , 如同小酒杯 。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 , 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 。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 , 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 , 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 。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 , 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无怪乎人们说 , 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
寄生茶 。厂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 。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 , 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
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 , 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 , 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 , 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 , 稍凉后一饮而尽 。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
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 , 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 。不过 , 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 。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 , 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 , 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 , 直到沸腾为止 , 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 。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 , 一天威风;午茶一盅 , 劳动轻松;晚茶一盅 , 全身疏通;一天三翌 , 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 , 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 , 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 , 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 , 最后加水煮沸 , 虑出茶渣 , 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 。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 , 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 , 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 , 鸡鸭鱼肉也不香” 。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
盐巴茶 。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 , 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 。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 , 直至茶叶消失为止 。我国纳西族 , 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