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好处 虞世南最著名的一首小诗


虞世南,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对书法颇有研究,名声震天,他还有个流传至今并令人捧腹的小故事 。
话说虞世南写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唐太宗非常喜欢,已经到了经常去模仿他的字的地步 。一天,唐太宗写“戬”字的一半时,虞世南进见,唐太宗就让他把剩下另一半的“戈”字写完 。
【托物言志的好处 虞世南最著名的一首小诗】写好后,唐太宗拿给宰相魏征:“我学世南的字,你看是不是写得很像?”魏征细细欣赏以后,说:“戈字写得最像 。”魏征竟然没有看出来这个字本就是虞世南所写 。这个有趣的段子,说明了唐太宗和宰相魏征对虞世南的书法那是高度认同和赞扬的 。
如此高度赞誉虞世南书法之精的唐太宗,并没有把他总结出来的虞世南五绝中的第一绝列为书法,而是这样的顺序: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文字) 。如此可见,唐太宗称其字绝,但更看重虞世南高尚的德行与操守 。

托物言志的好处 虞世南最著名的一首小诗

文章插图
虞世南作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还是个极有造诣的诗人,他留下的诗文大多已失 。今天我们与大家一同分享虞世南最著名的小诗《蝉》 。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这首《蝉》,传是虞世南感谢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名为《蝉》,却非简单机械的摹蝉,而是融入作者深刻的思考在其中,正因其巧妙的以形喻理,托物言志,令这首诗名扬千古,至今仍被无数人喜爱 。
托物言志的好处 虞世南最著名的一首小诗

文章插图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垂緌”指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古人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 。清露:清澈而纯净的露水 。流响:不间断的声音 。疏桐:高大而稀疏的梧桐树 。这两句写的是蝉的外部形状与自然习性 。蝉用垂下的触角吸吮清澈的露水,声音从高大的梧桐树中传出来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句通过前面描写蝉的习性,转而写诗人对此的评论与感触 。字面意思是说,蝉在高处,自然声音传得很远,诗人强调,这高亢的声音,不是借助秋风才有的力量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认为,一个品行高尚,博学多识的人,无需其它外力的帮助,也不用受制于地位、权势,以及他人的褒扬,这就如同蝉在高高的树杈之上,其声自远 。
虞世南的这首《蝉》,言辞洗练,托物言志,赋予其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蝉的习性,以传神之笔,对高洁的品质,自律的德行,博学的才华予以了高度的赞美 。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指导作用,外界的影响再大,也不如个人的品质、内在的修炼来得更重要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 “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