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太平猴魁产地

猴魁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清咸丰六年(1859),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六百里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太平猴魁产区分布?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 。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 。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茶园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质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 。茶山地势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 。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 。?太平猴魁产地环境?1、气温?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 。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2、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 。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3、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 。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4土壤?土壤类型比较复杂 。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点?太平猴魁鲜叶采摘讲究 。谷雨前后,20%芽梢长至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开园 。其后3-4天采一批,立夏停采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 。采回的鲜叶需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猴魁的原料 。尖头要求芽尖与叶尖等长,以保证成茶形成“二叶抱一芽”之外形 。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成“魁片” 。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猴韵” 。汤色清绿明净 。正所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太平猴魁产地仅限猴坑一带,产量少 。其它地区所产统称魁尖,制法与猴魁基本相同,外形亦相似,几可乱真 。品质风格则泾渭分明,不堪一比 。次于猴魁者,为泾县所出之提魁,再次则称特尖 。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正宗太平猴魁产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