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怎么样?位列十大名茶不是浪得虚名!

洞庭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 , 茸毛遍布 , 白毫隐翠;泡成茶后 , 色嫩绿明亮 , 味道清香浓郁 , 饮后有回甜之感 。人们赞道:"铜丝条 , 螺旋形 , 浑身毛 , 花香果味 , 鲜爽生津" 。那么 , 洞庭碧螺春茶独特的品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独特的产地环境?洞庭碧螺春产区不仅山峦翠延碧水环绕 , 更有二个独特之处 , 一个是独特的太湖小气候云蒸霞蔚;另一个是独特的果茶间隔种植方式 。这里的山峦漫山遍野的是茶树、枇杷树、梅树、橘子树等间隔种植在一起 , 千百年来的果茶异香基因优化 , 造就了碧螺春茶的吓煞人香 。?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 , 工业产品只要使用同样的原料、按照同样标准 , 不管何地、何人都能生产出同样的产品 。而农产品即使使用同样的原料、按同样的标准、由同一个人生产 , 离开特定的环境生产出的产品是不完全相同的 。洞庭碧螺春茶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 一个最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产地” , 也就是说 , 国家只对产自洞庭山的碧螺春茶实行原产地保护 。洞庭(山)碧螺春茶特有的品质正是由太湖地区特有的土壤、气温、雨量、植被等小气候环境决定的 。碧螺春茶原产地的洞庭东西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气候温和 , 雨水丰富 , 日照充足 , 无霜期长 , 年平均温度15.9℃ 。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 , 西山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 , 受太湖水体的调节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 这里终年空气湿润 , 云雾弥漫 , 十分适宜茶树和果树的生长 。?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的是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 , 这是最适宜制作碧螺春茶的品种 。碧螺春茶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影响下 , 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 叶质柔软 , 内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化成分 。中国农科院研究所对其进行检测:碧螺春茶一芽二叶鲜叶成分中的氨基酸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绿茶 , 因而制成的绿茶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 , 被誉为茶中珍品 。独特的采制工艺?“条索纤细、茸毛披覆、卷曲如螺、银绿隐翠”是碧螺春茶特有的外形特征 , 这也是决定碧螺春茶品质的一大原因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这一外观特征是由其特有的采摘和炒制工艺决定的 。碧螺春茶采摘的特点一是摘得早 , 二是采得嫩 , 三是拣得净 。通常是春分后开采 , 谷雨前结束 , 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 采摘仅选一芽一叶的初展嫩叶 , 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基本一致 。嫩芽叶背后有茸毛 , 新鲜时肉眼看不见 , 制成后才显露 , 这是碧螺春茶最大的特色 。制作500克特级碧螺春茶约需6万个左右的嫩头 , 为全国名茶之最 。制作特级碧螺春不仅要求嫩芽幼嫩 , 还要大小、长短整齐匀称 , 嫩芽叶长约1.6-2.5厘米 。因此 , 炒制前必须对采摘下的每一个嫩芽逐个挑拣 , 清除杂质 , 去掉大片、鱼片 。?碧螺春茶是当天采摘 , 当天炒制的 , 炒制沿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 。“炒茶王”施跃文说 , 炒制一锅碧螺春茶约需35至40分钟 , 要经过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工艺 , 炒制过程全凭炒茶手的一双手 , 炒时要手不离茶 , 茶不离锅 , 揉中带炒 , 炒中带揉 , 连续操作 , 起锅即成 , 这样炒出来的碧螺春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 , 因此 , 碧螺春茶在民间有“工艺茶”、“功夫茶”之称 。碧螺春茶的“搓团”工艺是绿茶中首创的 , 也是形成碧螺春茶茸毛披覆外观特征的原因 。在经过杀青、揉捻工序后 , 炒茶手开始搓团 , 从锅中抓起一把把茶叶 , 在手中反反复复搓团 , 直到将嫩芽搓成一粒粒螺蛳状 , 像蜜蜂的腿 , 这时的碧螺春茶满身披着白色的茸毛 。【碧螺春怎么样?位列十大名茶不是浪得虚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