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鼎是中国古代用来祭祀的一种重要的礼器,大多为三足或四足,装饰带有神秘色彩的云雷纹或饕餮纹,造型庄重威严,是王权的象征 。周朝的传国宝为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造,也有说法认为是禹之子启所铸造 。这九只大鼎刻镂精美、气势庄重,象征着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九州,体现了王权至上和国家统一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据考证,在铸造九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时,一般是先用质地细腻的陶土烧制成陶范,然后一块一块地拼接为所要铸造器物的形状,再以木炭为燃料,用铜制的坩埚冶炼铜、锡矿石,最后将合金溶液注入陶范中,冷却后砸碎陶范,青铜器就铸造成功了 。正因为陶范只能使用一次,所以每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夏朝时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这一时期并没有大型青铜器出土,因此九鼎是否铸造于夏启时,尚不得而知 。但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来看,九鼎是真实存在过的 。然而尽管有关九鼎的记载不绝于史册,但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末期它们就已经不知下落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北上征讨陆浑戎,行军至周都洛阳时,就地举行阅兵仪式,向周王室耀武扬威,周定王派大臣王孙满前去慰问 。楚庄王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显示了代替周朝号令天下的野心 。王孙满不卑不亢,以“在德不在鼎”予以回应,意思是说,得天下的关键是德行,而不在于是否拥有九鼎 。在交谈中,王孙满提到了九鼎的来历 。他说:“当年夏朝建立以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让九州的长官分别贡献金属,用来铸造九鼎,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图案铸在鼎上让百姓知道神怪之物的相貌 。所以百姓进入山林川泽,就会有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东西 。人们不碰到螭魅魍魉,就会实现上下和谐,以承蒙上天的护佑 。夏桀昏乱,九鼎就迁至商朝,前后六百年 。商暴虐,九鼎又迁至周朝 。”最后,王孙满又说:“周王室虽然衰败了,但是天命还没有改变,所以不要再问关于九鼎的事情了 。”楚庄王听了这些话,快怏而归 。由于九鼎象征着九州,因此“问鼎”就成了一个典故,意为显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除此之外,《墨子》也记载了夏启铸九鼎,以及流传于夏、商、周三代之事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继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之后,对九鼎虎视眈眈之人不胜枚举,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秦武王了 。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发展壮大 。秦惠文王时,张仪曾献计,通过进攻韩国宜阳(今河南宜阳),打开进军洛阳的通道,但是没有被采纳 。秦武王继位后,打算实施当年张仪提出的计策,于是对大臣樗里疾和甘茂说:“寡人生在西戎,从来都没有去过周都洛阳,不曾见识中原的繁华 。寡人渴望有一天,能够驾车到洛阳游历,亲眼见一见天子的九鼎 。如果能够实现这个心愿,就算死也值得 。”后来,甘茂率兵攻克了宜阳,迎接秦武王前往洛阳 。秦武王崇尚勇力,他来到周王室的太庙,不顾群臣的劝阻举起了大鼎,不料砸伤了腿,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 。他临终前说:“寡人的愿望已经达成,死而无憾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秦武王虽然因鲁而死,但是却显露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决心 。据《史记》的《周本纪》、《秦本纪》记载,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秦王在周王死后,将九鼎从洛阳运到秦国 。这种说法看起来合乎情理,因为秦国早就对九鼎垂三尺 。然而在《封禅书》中提到了另一种说法,即九鼎在秦灭周之前的100年间已经失踪,这与秦国走九鼎的说法岂不是自相矛盾!《汉书》上说,九鼎可能在公元前327年沉没在彭城泗水之下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清末学者王先谦认为,周王室在衰落的过程中,已经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而群雄无不对九鼎虎视眈眈,因此周王室销毁九鼎来铸造铜钱,对外则谎称九鼎不知去向,以免诸侯兴兵前来问鼎 。王光谦的说法看似很有道理,但是现有史料只能证明周王室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却无法证实九鼎被销毁之事,因此这种说法只是主观臆测 。
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收天下兵器,销毁后铸造了十二个铜人,所以也有人认为,九鼎也被秦始皇融入十二铜人,汉朝建立后,由于铜人巨大难以移动,因此在后世战乱之时,融化后铸造为钱币 。
古代的九鼎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直到今天,九鼎的下落,仍然是一个谜 。或许直到九鼎重见天日之时,这个千古之谜才会被解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