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北方冬至有什么风俗 传统

北方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北方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北方冬至有什么风俗 传统

文章插图
北方冬至节的风俗有祭祀、吃水饺、九九消寒、吃烧腊与姜饭、酿米酒、吃汤圆等 。
1、祭祀: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
【北方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北方冬至有什么风俗 传统】2、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3、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
4、吃烧腊与姜饭: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成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 。
5、酿米酒: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
6、吃汤圆:“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
北方冬至有什么风俗 传统我的家乡是东北,在东北,到了冬至还有很多讲究的,更多的是关于吃的问题 。
说到北方冬至有哪些传统风俗,人们想到的大多都与吃有关,比如吃饺子、吃馄饨、吃羊肉之类,而在北方一些地方,冬至节还有“蒸冬”的风俗习惯,所谓“蒸冬”其实也就是蒸窝头儿,平日里也做,但到了冬至,蒸窝 头 儿 就有不一样的讲究了,那么就让为你介绍,北方冬至风俗:蒸冬 。冬至节“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习惯,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就会有风,而风遂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 。这样,粮食早日入仓,人们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践了丰收的成果,由此可见,这句谚语蕴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 。而“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这句民谚,则提示人们冬至节不要忘记蒸冬 。蒸冬就是蒸窝 头 儿 。虽然窝 头 儿 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没有什么新鲜奇怪的 。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窝 头 儿就有说道了 。窝 头 儿 的用料不太一样 。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节这天蒸的窝 头 儿,家庭条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面,里面还掺着红枣泥儿 。北方冬至节气吃什么在北方,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 。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方还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惯 。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 。过了这天,太阳光线才逐渐由南回归线向北移,白天一天天变长 。
冬至也是冬季中最寒冷时段的一个标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历来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这一天北方人吃什么我的家乡是一个位于北方的沿海城市,在我的家乡,每年冬至这一天都过冬习俗,其实和很多北方地区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上一顿饺子 。
但是又和其他的北方城市过冬吃饺子的习俗不同,我们这里在冬至这一天,所吃的饺子往往是用当地特产的虾仁还有猪肉鸡蛋,所包成的三鲜馅儿饺子 。这是我们当地海里面所产的大把鱼肉的肉馅,所包的拔鱼馅饺子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或许这就是因为我们这里面朝大海的缘故,所以在冬至这一天,我们选择包饺子,这个过冬习俗的时候在饺子的口味上,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这对我们而言应该算是一件很幸福而快乐的事情 。
其实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更幸福快乐的事情就是在冬至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一起动手包饺子 。虽然说那个时候我只有七八岁,但是我也能够参与其中 。来擀饺子皮,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不仅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亲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虽然说窗户外面飘着雪花一片白茫茫的,但是里面却充满着温暖的氛围,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幕都让我很怀念 。
冬至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一天会格外的寒冷,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饭,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就像南方吃汤圆北方吃水饺一样 。南方的一些地区冬至当日会吃冬至团 。代表团团圆圆 。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给亲友表达自己的祝福 。北方区的地区会在冬至的时候吃饺子代表着吉祥 。

    推荐阅读